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到有關清明節的古詩詞,人們一般都會想起上面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
這首語言樸素、意境隽永、“宛然入畫”的七絕,曆來被認為是晚唐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然而,也有不少學者對此提出懷疑,認為《清明》一詩不是杜牧所作。
根據他們的考查,主要有下列疑點:
來源可疑
當今流傳最早的杜牧詩集,是他在晚年病重時,安排其外甥裴延翰編成的《樊川文集》二十卷。
這個集子中的作品,可信度極高,但是其中并沒有收錄《清明》詩。
當然,按照《樊川文集·序》的說法,杜牧對文集的要求極高,“才屬留者十二三”。也就是說,還有很多杜牧的作品并沒有被收入《樊川文集》。
從晚唐到北宋,不斷有人搜羅杜牧的集外散佚之作,編成《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各一卷。
經曆代學者考證,這兩本集子中已混入了他人的僞作。但即便如此,其中也沒有收錄《清明》詩。
今天所見收錄《清明》詩的最早文獻,是宋代的《錦繡萬花谷·後集》;但其中隻是小注“出唐詩”,此外既未署杜牧之名,也沒有“清明”的題名。
将《清明》一詩歸于杜牧名下,最早見于南宋劉克莊編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又稱《後村千家詩》(劉克莊号“後村居士”)。
然而,舊題劉克莊所選的《千家詩》,疑點和錯誤甚多,今天有人考證為晚宋書商盜用劉克莊之名編成的一部詩選。
以此來證明《清明》一詩為杜牧所作,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
後來所編的比較著名的唐詩集,如《全唐詩》、《唐詩别裁》、《唐詩三百首》等,也均未錄入此詩。
盡管還有一些文獻認為《清明》是杜牧所作,如成書于清代的《江南通志》載:
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有“清明時節雨紛紛……”一詩,并以為杏花村在池州舊治(今安徽池州貴池區)城西,附近一湖即名“杜湖”。
然而,這類地方志書為了增添本地的曆史人文底蘊,往往喜歡跟一些名人扯上關系,其可信度并不太高。
可見,從出處來看,說《清明》一詩為杜牧所作,是很值得懷疑的。
用韻可疑
有學者指出,《清明》這首詩押韻的三個字是:“紛”、“魂”、“村”。
而唐人作詩用韻,大都依據陸法言的《切韻》和孫愐的《唐韻》。盡管這兩部韻書已經失傳,但其主要内容仍保留在北宋官修的《廣韻》中。
根據《廣韻》,“紛”字在文韻,而“魂”、“村”二字在魂韻。
唐人作律詩、絕句時,文韻可與欣韻(殷韻)同用,魂韻則與元、痕韻同用,但文韻字不能與魂韻字通押。
而《清明》詩以文韻中的“紛”字,與魂韻中的“魂”、“村”二字通押,像杜牧這樣的大詩人,應該不會有此疏失。
詩風可疑
關于杜牧的詩風,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論為“豪而豔,宕而麗”,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杜詩構思巧妙,靈活多變,俊爽峭健,而又有風華绮靡之緻;語言既無晦澀,又不落俗套,抑揚頓挫,意境深遠,令人玩味不盡。
來看其代表作之一、同樣脍炙人口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有論者認為,《清明》一詩雖琅琅上口,自然流暢,但詩風卻顯得平直,用字也比較尋常,缺少回味,不像是杜牧的手筆。
此外,還有論者從詩意傳承,文學創作相互影響的角度,論證了《清明》一詩不是杜牧的作品,甚至不是唐詩,而是宋詩。
對于以上分析,你怎麼看?你認為《清明》是杜牧所作嗎?
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
《清明上河圖》之“清明”,是指“清明節”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