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

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14:16:51

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回收到村集體是大鍋飯嗎)1

面對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弱,下一個階段的農田要怎麼操作才可以既能保證糧食安全,又能保障農民權益,許多人也給出了建議。

比如有的人提出将土地重新收回村集體,統一耕種。

其實老胡也曾是這個建議,但發現許多人對這個建議存在誤解,以為說收回集體,就等于回到原來的大鍋飯,其實不是的。

原來的大鍋飯是農民沒有分田到戶,是絕對的統一勞作統一分配。隻要參加勞動就有相同的工分,工分一樣收獲就一樣。而這個工分最大的問題是記法,就是按照時間記賬的,而不是像我們現在說的靠業績拿提成。

所以呢,一開始大家熱火朝天地幹,後來就慢慢出現了幹多幹少都一樣,隻要勞動時間一樣,至于誰幹的多誰幹的少,就沒有什麼差别了。這就是許多人诟病的養了懶漢,看似公平實則不公平。

所以呢,就不願意回到過去那種集體制。可是今天我們說的集體制,并不是那種。至少老胡的意思,絕對不是回到過去的大鍋飯,而是在現有土地政策的基礎上,變通一下勞動方式,實質并不改變。

怎麼做呢?

現在既然已經進行了土地确權,而且長久不變。那麼這個農戶的土地權益就算是相當穩固了。

那麼現在的勞動依然是單田單幹。從這個農業操作的發展水平看,這種操作已經顯得格外不合時宜了。

舉個例子,村東頭一千畝地,分别屬于三百戶人家的。按照習慣,這裡通常都是種植小麥和玉米兩料。在幹活的時候就是三百家三百個勞動單位。如果這片地統一操作呢?就能派上大型機械化,就能節約90%的人力甚至更多。在各家權益上,隻需按照所占比例進行分配即可。所有成本費用,也均攤到每戶。這樣算下來,成本降低了,人力節約了,此消彼長兩頭一算。這個賬是非常劃得來的。

我們把這樣的方式,就叫現代土地集體制。

推而廣之呢,就可以最大化在農村開始實施。因為它隻是一個勞動方式上的改良,并不動搖現有的土地政策。

這種方式的問題是什麼?老胡也提出來了。那就是如何滿足那些希望自主經營的農戶。比如這一千畝地有我家一份,大家都是種玉米,可我想搞個特色,弄個葡萄園。可能有這樣想法的農戶還不止我一個,如何去統一操作呢?

這個問題也比較現實,你也不能為了統一而統一,還要尊重人家農民個人意願。怎麼做呢?以村為單位,全村的土地内部進行适當調整一下。比如進行以地換地,這種換也不需要從确權證書上去勞師動衆。隻要保證農戶的操作意願就可以了。

比如,想搞特色種植的,可以集中到村土地的某一個位置上。你城東有兩畝地,可以調換到城西給你兩畝地用。把這種操作的盡可能集中到一起,形成一個村的特色經營圈。

這裡有葡萄園,有蔬菜園,有瓜果園。

最後話說回來,我們看事情看的是趨勢是大方向。農村土地集體制操作的前提,就是普遍種地積極性不高,普遍都在流轉,流轉費其實也沒什麼甜頭,就那一點兒。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基本面,才有改變的基礎,也叫順勢而為。如果大多數農戶都希望能自主經營,都想搞自己的特色,那也就失去了這個改變的必要性了。

所以我們關鍵就在于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什麼。

還有一個情況反映的人也比較多,那就是說機械化隻适合平原地帶,山地用不上。

老胡以為這個說法本身也不夠完美。因為無論是山地還是平原,農業操作的整體水平是提高了。用不到大型機械化操作,也不代表就必須是單田單幹,必須是人力所為才行。

我們理解這個集體操作,不僅是理解機械操作,也要理解是集約化。什麼是集約化?能用得上大型機械的,是集約化的一種,用不上大型機械化的,就算用小機械,再退一步就算是隻能人力幹。那麼集約化的人力安排總成本,要比單田單幹加起來的總成本,會降低很多,總體上還是劃算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