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有位同事下定了一台2021款奧迪A3,在他得知我會參加新一代奧迪A3試駕活動後,特意囑托我好好體驗下,回去給他說說用車感受。
所以在參加本次2021款奧迪A3試駕活動時,我也算是帶着同事交待的這份“任務”,把試駕的重點放在了駕控表現上,在給出結論前,我先抛出一個是問題:豪華入門是不是“有”,所以就算?
作為新生代座駕,奧迪A3在一汽-大衆國産至今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2021款是全新的第四代産品。
毫無疑問,作為豪華入門級的标杆車型,競品在這塊市場已經殺紅了眼。尤其在奔馳A級和寶馬1系的發力下,3代末期的奧迪A3已經如臨大敵,第四代的來襲,正是為了繼續捍衛自己在豪華緊湊型轎車的地位。
如果奧迪A3能夠發表講話,那場面一定會是這樣的:
我比寶馬1系早國産2年,比奔馳A級早國産5年,我打開了國産豪華入門轎車的格局,豈是你們國産後四缸變三缸,獨立懸架變扭力梁能比下去的?
确實,相比寶馬1系1.5T配了三缸,奔馳A級隻給了扭力梁與1.3T的更低排量,換代後的奧迪A3顯然态度更加端正。
1.4T渦輪增壓 7速雙離合的動力搭配盡管跟三代車型保持一緻,但足夠穩定且動力夠用是它比較出色的特點。
尤其在1系隻有140馬力,A級1.3T還特意分出高低功率版的情況下,我自然會對這代奧迪A3的好感度更高一些。
那全新奧迪A3在動力這塊真的無敵了?不全是!
此次試駕的車型為2021款 奧迪A3 Sportback 35TFSI 豪華運動型,先來說一點比較滿意的地方。
在将駕駛模式标定在“動态”時,中後段的加速雖然給不到很強烈的推背感,在深踩油門時亦是如此,但奧迪A3 Sportback不會讓你覺得動力弱,這是這套系統的一大特點。
150匹的馬力拉動這台1.4噸重的兩廂車綽綽有餘,中後段的提速循序漸進,并不存在隻憋轉速不走的情況。
如果你的腳法并不暴躁,那麼作為日常代步車的它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出行場景對于“夠用”的理解。
但是有一點比較影響駕駛體驗的是,不管是在舒适或是動态等模式下,在1擋升2擋的過程,整個動力的遲滞比較明顯,動力輸出的間歇性甚至需要1秒的時間來做反應。
這時無論你是靜止快起步,還是蠕行急加速,幾乎無可避免低擋帶來的頓挫感。
想要緩和這種駕駛體驗,我們隻能去熟悉整個油門的行程,并盡量在1擋升2擋期間慢踩油門,以弱化動力銜接帶來的突兀竄動。
好在不管是油門還是刹車,腳感的行程都比較線性。
哪怕你是第一次駕駛新款奧迪A3,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适應油門和刹車的力度,偏柔的腳感幾乎可以快速丈量油門深淺與動力的匹配,刹車亦是如此。
當然,如果把駕駛模式标定在“節能”,那相當于開啟佛系狀态,整車的動力響應會變得非常慵懶。
任憑你油門踩多少,A3 Sportback都像是老漢推車一般不緊不慢,一副世間紛擾與我無瓜,更願過太極人生一般。
由于Sportback版車身尺寸更加緊湊,2630mm的軸距比Limousine短了50mm,且車長也短了203mm,所以整車動态反饋更加輕盈。(都以運動版為例)
在掉頭彎稍微多給油門并控制好方向盤,甚至能夠聽到後輪一絲絲的響胎,車尾的循迹性非常靈活,絲毫不拖泥帶水。
此時盡管懸挂的調校并非運動取向優先,但依舊有不錯的韌性可做橫向支撐。
整車側傾幅度并不是很大,尤其運動造型的一體式座椅還使用了皮 翻毛皮的材質混搭,能夠給身體帶來更好的摩擦力。
後獨立懸挂應該是這個級别的标配,自身已經被豪華品牌所标榜,該有的“誠意”不能丢失,畢竟不是所有車都配得上用“法式魔毯”來解釋正當使用扭力梁的理由。
這點在2021款奧迪A3上無需擔心,獨立懸挂都是全系标配,老款亦是如此。所以相比奔馳A級全系扭力梁而言,A3 Sportback整個底盤的敦實感會更明顯。
在碾壓一些路面拼縫、減速帶等,懸挂的表現較為緊繃,并不會有太多的回彈,大限度過濾掉了一些彈跳傳遞。
雖然底盤的調校功力遠談不上非常高級,跟A4L也有明顯的差距,但确實要比奔馳A級多了一絲質感,守住了20萬這個級别該有的駕乘品質。
隻是在過濾細碎的振動時,駕駛員與路感的溝通偏多,如果以家用的身份來看待它,這部分可以再做優化,以提升整體的行駛品質。
不管是前排還是後排,座椅填充物的柔軟度适中,談不上很軟,但能提供給身體更好的縱向支撐。
即使是後排座椅,兩側的包裹感也有,不足點在于後排坐墊不夠長,大腿一側懸空位置較多,承托性較為一般。
顔值部分,如果說上一代奧迪A3是秀氣的小夥,那麼這一代可以說是精神小夥,更加有棱角的設計讓新A3更顯年輕。
尤其像引擎蓋的沖壓折線、車門的凹陷折痕、以及蜂窩網狀的進氣格栅等,都是加強視覺運動感的做法,這些都值得肯定。
如果非得雞蛋裡挑骨頭,那麼三廂版C柱車頂區域為了照顧後排頭部空間,稍微做了一丢丢擡高的設計。
車頂的流線型設計不夠徹底,外加較高的離地間隙,讓整車顯得不夠低趴,這點有些許遺憾。
但解決的方法也簡單,稍微改下彈簧的行程做下适配,外形的質感會立刻凸顯。
當然,如果對空間要求不是很高,那麼兩廂版則是奧迪A3最好看的車型,不管從哪個角度去欣賞,比例的協調感也會更高。
新一代奧迪A3L通過加長,确實讓車身姿态得到更好的延展,帶來的好處是視覺上更顯大,且後排空間也提升明顯。
175cm的個子能夠獲得1拳有餘的腿部空間,相比老款接近頂腿的狀态,整個車廂要寬敞許多。當然,不加長的Sportback版腿部空間也要比加長的Limousine版少了3-4指左右。
三廂版車身三維是4554*1814*1429mm(運動版),軸距2680mm;兩廂版是4351*1815*1458mm,軸距2630mm。
很多人都說這代A3的内飾質感提升明顯,尤其立體感十足的儀表台設計,更是讓大夥拍手稱好的地方。
确實,新一代A3的駕駛艙更加強調戰鬥感,且氛圍會更加年輕,通過一些小鍍鉻件、烤漆高亮面闆、銀色/木色飾闆的點綴,車廂質感的提升肉眼可見。
不過在這代奧迪A3身上,我們依舊很難将其與“相對豪華”聯系在一塊。
盡管擁有保時捷911同款電子擋杆,但車内大面積的搪塑和硬質塑料弱化了視覺上的高級感。
例如除了門闆一側,手能摸到的地方都沒有皮革包覆,即便是車門手枕處,也是通過真縫線的軟質搪塑來營造的“皮革”的氛圍感。
如果我是車主,在購買這代A3之後,儀表台和車門闆處會優先考慮做個第三方的皮革包覆。
讓車内視覺和觸感上再提升一個檔次,那麼整個駕駛艙給人的滿意度将會更高。
至于全新一代MIB3智能車機系統的體驗,總結就是UI設計簡潔、功能分層邏輯簡單、互聯應用不夠豐富、語音識别不夠準确,直接使用CarPlay體驗會更佳。
總結
奧迪A3對于部分用戶來講,在品牌的附加值下,它是一款優點大于缺點的車型,尤其在打開了國内豪華入門級市場之後,奧迪A3的認可度要比寶馬1系和奔馳A級來得稍高,這給了它不錯的産品印象。
不滿足于花小20萬購買一台挂着大衆或者豐田車标的B級車,那麼選擇奧迪A3則是新的方向,在基本配置已經給到位,駕駛質感還不錯的情況下,加長後的A3L也更加實用。
作為小資青年的另一種選擇,新奧迪A3需要取舍的要比同級競品少的多,這也是這代奧迪A3給到用戶産品亮點更加均衡的地方。
優點:
Limousine三廂版空間更優,比上代提升明顯。
駕駛質感整體出色,可挑剔的比對手更少。
不足:
靜谧性可再提升。
細碎的濾震有優化空間,1擋和2擋銜接較為頓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