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篇《滕王閣序》讓無數人記住了王勃。說到王勃就不得不提及他的才華,除了這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外,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是脍炙人口。
在初唐那個人才濟濟的時代裡,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最出名的當屬以王勃為首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在時人眼中的天才,因其才學而聞名于世。
文人好勝,"初唐四傑"也不例外。據《新唐書·王勃傳》記載:"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号'四傑'。炯嘗曰: '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在楊炯眼中,自己的才華比起王勃有過之而不及,自己理應排在王勃之前。但是楊炯也清楚比起盧照鄰,自己确實有所不知。關于排名上的争議,除了楊炯提出争議之外,盧照鄰也曾提出疑義。盧照鄰本人曾提出"喜居王後,恥在駱前"的看法。
那麼四人真實的排名應當是如何的呢?我們現在所熟知"王、楊、盧、駱"的排名起源自何時。如果不是因為楊炯的那句"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相信很多人對于初唐四傑的排名都不會去在意,以為這樣的排名是根據年齡大小來排列的。但是這句話的出現,恰恰證明了才華在唐朝的重要性,文人們必須依靠自身的才華才能取得對應的地位。
最初唐初四傑的排列順序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種說法,在當時人的眼中,初唐四傑應當是"盧、楊、王、駱"。在《舊唐書》裡面關于四傑的記載,多以盧、楊、王、駱為順序,其中更是以大篇幅來記述楊炯的生平事迹,而關于王勃的記載則是簡單序列其生平經曆。要知道《舊唐書》是在唐朝時期成書的,更能反映時人對四傑的态度。
同為初唐時期的知名政治家、文學家的張說十分欣賞四傑,在評價四傑時,他也極為認同楊炯的那句"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張說曾經這樣評價過楊炯:"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于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當然在唐初也有支持"王、楊、盧、駱"的文學大家,河東崔氏的崔融以為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迹,固非常流所及",認為王勃理所應當排名四傑之首,正是因為時人對四傑的各自喜好,才有了多重版本的四傑排名。
到了宋朝時期,随着時間的推移,宋代文學家更加理性化。也正是如此,我們在成書于北宋的《新唐書》看到的關于四傑的排名才會是現在所熟知的"王、楊、盧、駱"。
事實上,時至今日關于四傑的排名又有了新的看法。那個曾經自認為第一的楊炯反倒是成了最後。現在看來,四傑之首無疑是王勃。在王勃短短的二十幾年的人生當中,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跟《滕王閣序》,憑借着兩篇詩辭就足以奠定其文學地位。而且王勃也是不可多得的神童,在唐高宗時期,還未成年的王勃就寫下了《乾元殿頌》,此文一出連唐高宗都發出了"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的感慨。
四傑其他三人當中,唯一能夠挑戰王勃榜首之位的隻能是盧照鄰。盧照鄰的成名作在今天遠不如王勃的出名,比較出名的當屬其《長安古意》裡面的那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但是奠定盧照鄰文壇地位的并不是他的詩辭,而是他對唐朝文學形式的影響。
在《詩學淵源》裡面曾這樣評價盧照鄰:(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傑",而盧居首。詩有奇氣,實出陳隋之上。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七言長篇,頗似子山。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
四傑排名第三的則是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詠鵝》就是出自七歲的駱賓王之手。除了《詠鵝》之外,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可惜的是因為涉及到政治鬥争,因為那篇《為徐敬業讨武曌檄》最終招緻殺身之禍。
相比起王勃、盧照鄰、駱賓王,楊炯并沒有什麼出彩的詩辭聞名于世,以緻于當今學界很多人認為:楊炯既不如盧照鄰,也比不上王勃、駱賓王,隻能在事實上位居第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