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

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23:27:41

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經濟參考報》9月21日刊發文章《青山變“金山” 森林碳彙:撬動綠色發展的新支點》文章稱,福建三明市将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岸邊幾千畝天然闊葉林枝繁葉茂去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常口村3197畝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減排量12723噸,賣出14萬多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青山變金山森林碳彙)1

攜手綠色發展共築雙碳未來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經濟參考報》9月21日刊發文章《青山變“金山” 森林碳彙:撬動綠色發展的新支點》。文章稱,福建三明市将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岸邊幾千畝天然闊葉林枝繁葉茂。去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常口村3197畝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減排量12723噸,賣出14萬多元。

“不砍一棵樹,隻要林子管好了,就能獲得收入。”高唐鎮副鎮長張林順說,得益于護林帶來的好生态,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萬元。

将“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雙碳”戰略目标下,碳彙激活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等生态系統潛能,尤其是資源占比最高的森林碳彙,成為撬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多地探索,碳彙新路徑浮現。

去年7月,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在福州舉辦,主辦方通過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向三明市泰甯縣一家林業公司購買了300噸林業碳彙,用于抵消本次會議碳排放,從而實現會議“碳中和”。

如今,購買碳彙實現大型活動“碳中和”,已成為福建各地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重要方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福建累計成交林業碳彙350.8萬噸,成交金額5168.86萬元,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居全國前列。

不隻是福建,近年來,廣東、山東等多地紛紛圍繞森林碳彙創新做起了文章,将其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拓寬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渠道。四川、福建等省還紛紛印發方案或專項規劃,探索建立林草碳彙高質量發展體系,提出提高森林蓄積量等目标。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來看,地方試點仍處于創新嘗試階段,多方面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對此,我國林草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論證新的支持措施,啟動“林業碳彙試點”工作,探索林草碳彙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徑。

據國家林草局生态保護修複司一級巡視員郭青俊透露,目前國家林草局主要是提升林草碳彙能力,助力實現碳中和,積極探索推進森林碳彙價值精準補償,實現市場化多元化補償。

不隻是林業,碳彙探索熱潮還拓展到海洋、濕地、農業等多個領域。

在山東,榮成楮島水産有限公司在桑溝灣近海種植的100畝海草投保了山東首單海洋碳彙指數險;在浙江,首筆濕地碳彙交易落地德清,以每噸58.83元的價格交易一萬噸碳彙量;在福建,廈門産權交易中心設立全國首個農業碳彙交易平台三個多月,農業碳彙交易已突破10萬噸……“降碳、控能、增惠”正演繹着日益豐富的場景。

——森林碳彙優勢明顯,我國林草碳彙資源豐富。

吸引了這麼多地方和企業目光的“碳彙”,究竟指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從大氣中減少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一般用它來描述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複等人為措施,吸收并儲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能力,也包括草原、濕地、海洋等生态系統對碳吸收的貢獻,以及土壤、凍土對碳儲存碳固定的維持。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是陸地生态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森林碳彙具有獨特優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結果,全球森林的碳儲量約占全球植被碳儲量的77%,森林土壤的碳儲量約占全球土壤碳儲量的39%。業内人士指出,相比工業碳捕捉減排,森林碳彙具有成本低、易施行、兼具其他生态效益等顯著特點,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彙手段之一。

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了“雙增長”,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3.04%。郭青俊介紹說,經過初步測算,目前我國林草年碳彙量超過12億噸,居世界首位。

森林碳彙交易是在相應的碳市場機制下,部分市場主體碳排放超标,這就需要購買一部分碳彙,用來抵消自己超标的部分,就産生了市場;而擁有森林碳彙資源的一方,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産生了可供交易的碳彙。

什麼樣的碳彙能用來交易賺錢呢?業内人士指出,可交易的碳彙量(碳信用)滿足額外性要求,額外性是指通過人為額外的技術、資金等投入,相對于沒有項目開發情景下所增加的碳彙量(相當于減排量)。依據相應的方法學開發項目,并滿足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查(“三可”)要求,通過審定核證機構對項目碳彙量的核查之後,方可進入相應的碳市場交易獲利經濟收益。

從國際視角來看,碳彙交易是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明确了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控排目标,并設定完成目标的靈活機制即碳市場交易。其中清潔發展機制(CDM)是指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在發展中國家投資開展造林再造林等活動以增加碳彙,從而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

我國國内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始于2011年,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将林業碳彙作為一種合格的“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納入碳市場交易。

業内人士指出,在我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當下,碳彙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

“碳彙能力的提升是碳達峰後保障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續發展經濟的重要保障。”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在近日召開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碳彙和綠色金融分論壇上說。

——整體仍處探索階段,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關于碳彙交易的價格,記者了解到,目前開展試點的地區多是根據國際碳交易市場行情和國内碳配額企業減排成本,會同環保和林業等部門共同議定的。

國聯證券分析師張曉春介紹,國際碳信用簽發量中,林業領域占比最高,達到42%。我國區域碳排放權市場碳價大多集中在25-50元/噸,和歐洲碳價相比,或存在上漲空間。

不容忽視的是,無論是從體制機制建設、産品項目推進來看,還是從價格上漲空間來看,當前我國碳彙經濟整體還處于探索階段。比如,碳市場上流動的項目均為存量項目。全國碳市場剛起步,相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郭青俊指出,在現在福建等地區域試點探索的基礎上,要從碳彙計量監測方法、區域林業碳彙補償機制、森林碳彙交易模式、林業碳彙價值實現方式等方面啟動全國統一的“林業碳彙試點”工作,探索林草碳彙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徑。

張曉春預計,多方努力之下,到2025年和2030年,森林碳彙交易的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6億元和1344億元。

作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環,森林碳彙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業内人士表示,森林碳彙作為我國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路徑,不僅能夠帶來經濟效益,拉動綠色投資、促進綠色消費,還将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态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記者王璐、梁倩、張華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