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車主加滿一箱油後,總會感覺前半箱油很耐燒,到了後半箱就非常的不耐燒了,一不注意就會錯過了加油時機。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就在油箱裡的構造的布局。
首先,汽車的油箱基本都是不規則的,而非像大多數人認為油箱不是方方正正的就是長方形的。然而并不是,為了達到汽車空間最高的利用率,特此設計成不規則的形狀,來提高空間利用率。
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油箱的神秘照:
油箱結構組成:油箱蓋,加油口,加油管,淨化管,通氣管,通氣網,ROV閥,蒸汽管,碳罐,回油箱,燃油泵,汽油表傳感器等一些零部件構成的。
下面來講解一些零部件的原理和作用:
1、汽油箱蓋。汽油箱蓋通常設計成卡爪式并與波狀片彈簧所壓橡膠墊片将汽油箱口周緣夾住,以保證密封,有些蓋上還設計了死鎖裝置,防止脫落或丢失。
為保證油箱内氣壓平衡,在油箱蓋上設計了空氣閥和蒸氣閥,因兩種閥門設計為一體,故又稱複合閥門。
2、隔闆。油箱内一般設有隔闆,隔闆的作用是使回油區與泵的吸油區隔開,增大油液循環的路徑,降低油液的循環速度,有利于降溫散熱、氣泡析出和雜質沉澱。隔闆一般沿油箱的縱向布置,其高度一般為最低液面高度的2/3~3/4。有時隔闆高于液面,在中部開有較大的窗口并配上适當面積的濾網。
3、汽油表傳感器。汽油表傳感器是裝于湯油箱内與油面浮子聯動的滑線變阻器、浮子與滑線變阻器構成一個小總成,并與汽油表聯接用于指示汽油箱内燃料量。用以指示汽車燃油箱内的燃油存儲量。它是通過一個電路将存油量的位信号轉化成電流信号,時刻提醒駕駛員油箱内燃油量的多少。
4、進回油管。油箱和發動機之間的連接紐帶,是燃油輸送的路徑。為了保證吸油的充分性,進油管離油箱地面一般有5mm的間隙,而且進油管最下端接有一個濾網,油箱的地面還有一定的弧度,不過肉眼看不出來;我們底盤油箱現在的回油管基本上離油箱底部有很大的距離,這樣當燃油箱油量減少時,燃油經過回油管回到油箱時就會将油箱中剩下的燃油濺起,産生泡沫,會使燃油中的雜質處于懸浮狀态,不利于過濾。按發動機的要求的不同,有的要求進回油管分開,例如康明斯發動機要求進回油管要分開,這樣有利于降低油液的循環速度,有利于降溫散熱、氣泡析出和雜質沉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