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磁性的方言

有磁性的方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2:27:57

有磁性的方言?□袁正華年輕人稱作少年,全國人都明白年輕人行事麻利、迅速,老家便引申出一個字——少意思是速度快、效率高、不拖泥帶水,通常組詞說“麻少”,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有磁性的方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有磁性的方言(尴尬的方言)1

有磁性的方言

□袁正華

年輕人稱作少年,全國人都明白。年輕人行事麻利、迅速,老家便引申出一個字——少。意思是速度快、效率高、不拖泥帶水,通常組詞說“麻少”。

十歲左右,一次跟随舅舅去東台他朋友家。

主人很熱情,中午的飯菜也很豐盛。主人陪着舅舅喝酒,女主人給我盛好了飯。雖然很是眼饞桌上的幾樣小菜,但從小母親就教過我吃飯的禮儀——吃自己面前的“鹹”、不能在“鹹碗”裡挑挑揀揀、大人說話不能插嘴。所以,我隻顧低頭吃飯,偶爾搛一筷自己面前的小菜。

老家把菜肴稱作“鹹”。來了客人,主人總會一臉歉意地表示:“沒得鹹,喝杯水酒。”

主人家見我隻顧低頭扒飯,不怎麼吃鹹,用筷子磕着盛菜的碗沿招呼我:“小夥,吃shao!吃shao!”

因為嘴饞搛了幾筷小菜,居然被主人家看出并指了出來,我羞愧得滿臉通紅。

想想也是,那些平時少有機會吃到的菜肴是用來招待舅舅的。我一個十歲的孩子,居然不自覺地搛了吃,真是嘴饞。難怪主人家讓我吃“少”一點。

羞愧歸羞愧,飯還得吃完。母親說過,大人沒有吃完,不能離席。我低着頭,拼命把碗裡的米飯往嘴裡扒拉,隻想着盡快吃完,好早點不讓人看見我這尴尬的饞相。

我越是着急,主人家越是拿筷子在菜碗上敲:“小夥,你吃shao!你吃shao!”

我内心對主人充滿了怨恨:“這滿桌的鹹我一口都沒有搛,你們才喝了兩杯酒,我一碗飯已經吃完了,還要怎麼麻少?”

滿頭大汗地扒完碗裡的飯,雖然肚子還沒有飽,我卻怎麼也不肯要女主人給我添的飯了。我把筷子擱在空碗上,規規矩矩地坐正。等着舅舅他們喝完酒、吃好飯,才如釋重負地離了席。

離開舅舅的朋友家,我對舅舅抱怨:“我沒有吃幾口鹹,他還叫我吃shao,再也不到他家來了。”

舅舅聞言大笑:“你個傻瓜!人家叫你吃鹹呢!你隻顧吃飯!”

“他明明叫我吃shao!哪有叫我吃鹹?”

“鹹就是shao,shao就是鹹!”

我平生第一次為了自己的無知追悔莫及,早知道shao就是鹹,我怎麼也得搛兩塊肉吃吃。

成年後去了北方,山西有種臊子面,類似于老家的蓋澆面。當地人管那又鹹又辣的澆頭叫作臊子。查了字典才知道,在沒有冰箱的年代,臊子是為了便于保存而熬制的醬料,相當于老家的黃豆醬,鹹得起齁。暗想,鹹會不會因此而得名叫做臊?想起年少時吃臊的糗事,不覺莞爾。

二十多歲時,去如臯龍舌探望一個在新疆結識的朋友。一見面,朋友特高興,拉着孩子說:“這是baibai,快叫baibai。”

孩子果然仰着臉,稚聲稚氣地叫我:“baibai好。”

其時,我還沒有結婚。對于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叫我“baibai”,真是吓得不輕。

在老家,比父親年長的,叫作“大大”;比父親年輕的,叫作“耶耶”。而父親,才叫作“baibai”。

聽見孩子叫“baibai”,我趕緊搖手:“不能叫‘baibai’,叫耶耶。”

朋友看了看我,沒有說話。

中午吃飯,朋友把他的父母請過來陪同。朋友向我介紹,他一開口,我立馬就蒙了:“這是我娘!這是我爺!”

我知道自己肯定是搞錯了,趕緊向朋友介紹老家對于父母叔伯的稱呼。

朋友的父親有些學問,聽我說完,爽朗地笑了:“我們這裡,父親叫爺,叔叔叫‘baibai’,這可是有來曆的。《木蘭辭》裡有‘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唐朝杜甫也有詩說‘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伯仲叔季,伯伯(baibai)是對和父親同輩人的尊稱。當然,古時候也有稱父親為伯伯(baibai)的,大概你們那裡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想起老家罵小孩不懂事會說:“沒有爺娘教導。”爺應當就是父親的意思。

在朋友父親的解釋中,我對于方言無知的尴尬也化作了輕松的笑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