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狼來了VC職場圖鑒

狼來了VC職場圖鑒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0 03:34:00

狼來了VC職場圖鑒(狼來了VC職場圖鑒)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狼”真的來了。

投資圈就像一個童話故事,隔三差五就有人公開喊一次“寒冬來了”,猶如小時候聽到過的《狼來了》的故事,童話映射現實,這一次“狼”真的來了。

自上而下,大佬們在寒冬之時,有人感歎,有人加強鍛煉,有人強弩信心。

極限投資家經緯張穎4月26日率先在微博發出:“加大自己興趣愛好的時間投入,隻為了保持自己心智的健康。這點比任何事都重要,也因此需要持續的嘗試和探索。”之後開啟工作、生活雙平衡生活。

易凱資本創始人兼CEO王冉緊随其後“今天上午,我就中國一級市場投資人目前的狀态問了下我們戰鬥在一線的相關同事,得到了一些反饋,在這裡分享給大家。整體上,保持基本正常的投資機構占比20-30%,步伐明顯放緩的投資機構占比50-60%,剩下10-20%徹底躺平。

現在(投資節奏)慢一慢,從客觀角度來說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一件事,但從主觀角度來說也應該那麼來做。 當市場整個投資邏輯在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實際上是應該重新審視,而不是延續以往的慣性向前走。 ”華興包凡也站出來表示了一下看法。

“歲寒三友”齊聚。大佬們表現出了“重整出發”的狀态,基層“小弟”又該擺出何種姿态配合“演出”呢?

钛媒體創投家采訪了多位投資機構工作人員,在這場周期風暴裡他們表現各異,有人選擇“再出發”,有人沉迷尋找“下一個爆款”,有人逃離VC卷入大廠戰投部的懷抱,中台的PR們則不知是進是退,還是要假意躺平等待風暴停止。

一股腦的五味雜陳裹挾着昔日意氣風發的VC從業者。

破立:折戟過往,再出發

“但凡會點别的,我早就轉行了呀。”

周瑞已經在VC摸爬滾打6年了,見證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時期的創業瘋狂,那時候VC從來不缺項目可投,他們需要做的工作就像皇上遴選妃子一樣,不急不緩的挑選投哪一個。

可是,到了2019年一切都變了,先是資本寒冬,機構面臨募資難,大批量的小機構“死去”,國家政策開始大肆支持信創、創新藥等行業,周瑞開始輾轉換公司尋找新的駐足之地。

“行業變得太快了,一不留神你就要被時代抛棄了,想想我們互聯網那一撥兒還挺好的,有商科背景進投資機構就可以了,看項目大家都是野蠻生長,項目模式是新的、看項目的維度也是新的,一切都是快速學習、接受變化的時期。”周瑞回憶說。

“但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時代看項目的邏輯失靈了,我都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白混了,廢柴了。”正如周瑞所說,在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産業)、醫藥、大行其道的當下,VC對于人才招聘的要求又提高了一個門檻。­­

對于這樣的變化,包凡曾在《深網》采訪中表示。“創新點在過去10年主要是圍繞移動互聯網展開的,至少從2010年到2020年。但未來更多是技術創新來驅動。 ”

産業的變化,同時帶動了人才招聘需求的變化。“懂闆塊是基本要求,兼顧産業和行業投資項目經驗最好,一線投資經理崗位人員最起碼具備二選一的能力。”盈科資本招聘相關負責人向钛媒體創投家表示。

投資硬科技的中科創星也說:“博士是最低門檻兒,不然怎麼看行業,現在看項目拼的是對産業、技術的了解程度、産業資源的覆蓋能力,金融知識這些闆塊都可以補齊,産業知識可不是一天兩天學來的。”

6年從業,恰遇周期變革,周瑞留下的唯一方式就是深紮賽道補齊專業知識,去啃從未素未蒙面過的行業詞彙,讓它成為自己的肌肉記憶,成為投決會上披荊斬棘不被淘汰的籌碼。

用他自己的話說:“但凡上學的時候有這股精神頭,清華北大都能考上了。”

30有餘,非初出茅廬,非中流砥柱,升職之後一眼望到頭,過往戰績棄之可惜,想再戰輝煌,想證明自己。

自救:幻夢消費,再現“元氣”

元氣森林、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奈雪的茶,一個又一個快消品牌快速崛起的神話,讓消費投資人甘之如饴的撲在前線尋找下一個“元氣”。

如今,風口急下,消費刹車。

專注于新消費的海豚社發起了一個投票,截至到5月初,一個項目都沒有投的投資人占36.2%,進賬一個項目的投資人占25.5%,兩個項目占14.9%,而這已經占了整體投票的76.6%。

今年暫時還沒投出一個項目的消費投資人王茹說:“每天都很焦慮,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日複一日的在找項目、推項目,你們都在說消費大退潮,可是我們就是消費基金呀,還是要繼續投,合夥人管你退不退潮呢,投項目,對LP交代,這就是投資機構的工作。”

是呀,有選擇的人可以逃跑,沒有選擇的人隻能留守耕耘,元氣森林、喜茶、奈雪、完美日記之後的下一個消費“爆款”在哪裡?王茹成了淘寶、抖音、快手各大電商平台的常客,向新銳品牌的主理人留言,向客服小二留言,詢問除了正常客人以外的其他信息,例如品牌創立多久?生産周期多久?成本價如何?

用王茹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把自己當個精神病,客服小二都把我當精神病,還有人覺得我是一個騙子。”同是看大消費賽道的柳研選擇了此時備孕,“趁着現在可以看的項目不多,投的節奏也比較慢,年齡差不多也大了,除了工作之外也應該有屬于生活的下一步計劃。”而王茹卻在樂此不疲的尋找着下一個“爆款”。

她的動力是什麼?“跟投權呀,我們每一個項目投資經理都要自己跟投2萬起,我之前投了一個現在10倍收益了呢,不過要等到上市了才可以退出,有點久。”

各懷鬼胎,各懷夢想,曾走入投資圍城的夢想是站在山頂見到百态人生、直達廣闊世界,而如今世界已是另一番模樣,圍城裡的人開始各自尋找生存下去的動力,或是學習新技能,或是沉溺于自己的快樂。

逃離:片刻安穩,卷入大廠戰投部

如果VC是海上的一艘小船,那麼大廠戰投部則是像大遊輪上的貴賓艙,安心跟着船走即可。

“我不喜歡卷,我也不懈邁進國内那麼卷的一級市場。”在國外讀完金融專業研究生後Sherry決定暫時先去大廠戰投部,然後再看新加坡或香港投行的機會。

Sherry出國之前在一家媒體做創投記者,可謂是用文字見證一級市場風起雲湧的人,上陣一線采訪過投資人朱嘯虎、徐小平,采訪過創業者易到周航、摩拜單車胡玮炜,這也激發了她對金融市場的熱情,在資本寒冬來臨之前她申請了去美國讀金融專業。

華爾街實習的日子她體會到了國外投資機構的系統性、規範性、平等性,同時也體會到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性。“工作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稱叫老闆的名字,不需要叫總;下班或者周末時間,同事之間基本沒有聯系,大家不會談及工作,而是專注過自己的下班時光。”

“如果下班你依然找老闆聊工作,老闆不會覺得你勤奮,反而會覺得你工作時間沒有做好工作,要開始考慮你是不是不适合這份工作了。”這是Sherry最不喜歡“卷”的第一個原因了,因為在她看來人是需要“平衡”的,這樣才可以更傾盡全力的再次投入工作。

我不喜歡國内VC的野蠻生長,雖然現在投資節奏慢了,但是他們的内部依舊沒有什麼成熟的個人成長體系化、專業知識體系,對于一個新人而言,進去了就是做做paperwork,跟着師傅談項目打雜,個人成長、知識體系全靠自學、積極主動意識,而且新人是沒人Carry的。

現在還有很多機構看項目領域是跟着政策風向變的,但是人的專業領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個領域都懂,于是一圈轉下來,基本是蜻蜓點水,沒有多大收獲,我甯願不要。”這是Sherry不喜歡“卷”的第二個原因了,大廠戰投部雖然996,但是它的投資主線是圍繞業務進展的,是有方向性的,讓Sherry可以暫時看到希望。

Joy則不同,他沒有選擇緩兵之計,而是毅然離開了VC圈,去讀了MBA。“我當時去機構,是因為我爸和機構合夥人認識,想讓我去學習學習,看看别人怎麼創業的,我自己也不喜歡這個,幹嘛還跟着别人一起卷呢?”

“雖然我不喜歡吧,但是我也明白這個行業的規則,一般人想混VC有點難,VC是靠資源的、項目資源、募資的資源,嘴上說着情懷,其實就是一個投入回報比的生意,要是沒給LP兌現收益,你看看下一期基金還怎麼玩。”Joy漫不經心的說着。

“能進機構的孩子,先不說他們是不是學商科的,但是85%都是留學背景出身的,家庭條件相對優越,也不缺錢。”一位機構的合夥人向钛媒體表示。

雲九資本的合夥人王京從自己碰到的一些年輕人身上發覺,這并不是一個适合年輕人過早進入的行業。在他眼裡,投資圈是一個比娛樂圈更“浮華”的名利場。“這是年輕人最怕的東西。”也正是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年紀輕輕的他們卻支配着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年齡與經手的财富形成鮮明的反差。

躺平:當下,緩兵之計

“如果被迫躺平算躺平,那麼我肯定是占一個。”在一家投資機構負責品牌的樊星說道。

VC是一個集合高學曆、高智商的精煉的群體,他們的構成極其簡單可以粗略三部分,募資的、看項目的、做品牌的,其中募資 項目屬于VC的核心部門,品牌則屬于增值部門。

品牌部的重要程度取決于VC創始人的重視程度,品牌的調性也多取決于VC創始人的調性,比如,經緯的資本的創始人張穎是一位越野摩托愛好者,具有挑戰、不設限的特性,而我們再去看經緯的品牌形象,内容多元,即像媒體又像機構,它沒有把自己束縛在投資機構的定位上,而是一個多元的創業者陪伴角色。

比如,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為人低調、專注、很少接受采訪,延續到品牌調性上,其隻專注于内部創業者社群榕彙和投項目兩件事情,其他則心無旁骛。

“PR在機構内部其實是一個很尴尬的崗位,老大支持,我們好推進工作,老大不支持,我們就是一個傀儡。”Amy也表示身有同感。

二八效應在VC圈同樣适用,20%的投資機構籠絡了80%的項目。“搶項目,我們搶不過頭部機構,所以隻能保持目前的自己的機構,把節奏慢下來,現在項目的估值也很高,我們投資的也更保守了,來回約等于PR對外的事情少,我隻能被迫躺平了。”樊星說着她目前的處境。

“如果都是躺平,那麼我選擇找個穩點的地方躺平”Lynn選擇離開VC投向CVC的懷抱,在她看來,目前CVC明顯比VC在投資市場更具備優勢,且CVC對于品牌的意識相對薄弱,要求并不高,也就等于壓力不大、領着高薪資幹活、也比在VC一個辦公室10幾個人盯着,戰戰巍巍的好生存一些。

“形勢不好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選擇,生娃吧,或許娃生完,疫情過去,行業也好點了呢。”此刻,肖琦已經在家開始了休産假。

灰犀牛、黑天鵝、瘋狗浪一個接一個不确定性向我們湧來,在變化中停留,尋找穩定,假意躺平休息片刻無可厚非,可是,生活的風暴卻未停止,身處暴風眼之中的我們百态衆生。

大幕一旦拉開沒有休止之時,VC從業者們努力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 | 郭虹妘)

(應受訪者要求,文章周瑞、王茹、柳研、Joy、Sherry、Amy、Lynn、肖琦、樊星、均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