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時興
全文共2510字
清明節那天,天公并不作美,細雨濛濛。雨水滋潤的巴國大地到處流金滴翠。
曲折山路上,行人匆匆前往綠樹掩映的山崗為親人掃墓;翠柏肅立的陵園裡人影晃動。觸目傷懷,我的思緒越過山山水水,飛到遙遠的家鄉。
爺爺雖然去世多年,但他生前的點點滴滴依舊存在我記憶的深處。
美麗的豫東平原是我的家鄉。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給了爺爺高大偉岸的身軀。他腰闆挺直,走路大步流星,有着中原人的豪放。
爺爺弟兄三個,排行老三,輩分又長,村上人都尊敬地喊他“三叔”。
爺爺很有文化,他身上帶着幾分書生意氣。心地善良的他,敦厚淳樸,樸實得就像家鄉秋天田野上的一棵紅高粱。
麥仁店在我家鄉西邊五公裡處,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古老小集鎮。兒時記憶中,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的爺爺就在鎮上供銷社上班。平時群衆去買日常用品,櫃台内的他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讓來者滿意而歸。
那時,交通并不發達,沒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上班晴天還好,要是遇到陰雨天,爺爺行走在迷蒙的鄉間小路上。上有稠密的雨點,下有污濁的泥濘。他挽着褲管,推着自行車,一步一個腳印,最後艱難地到達目的地。
風雨中的爺爺從沒遲到過,沒有早退過。路!雙腳踏上幸福路,也一直是萦繞在人們心頭的夢。
一九六八年初,上級把爺爺調到文集公社合作社。新的崗位,爺爺團結同事,工作愈加努力。
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他,經常到内蒙、青海、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出差,為單位采購商品,足迹踏遍大半個中國。
那時,沒有高鐵,隻能搭乘普通列車,一坐就是幾天幾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寝食不安,身子像散了架。可他沒有絲毫怨言。
爺爺勤勤懇懇、克己奉公,從不多花公家一分錢。他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被評為年度模範,後來晉升為組長。
櫃台内身為營業員的爺爺,把顧客當親人,和群衆打成一片。天長日久,人們都習慣地稱呼他方組長。十裡八村的群衆誰不認識他呢?
滾動的自行車輪下,花開的春天悄悄歸去。走過萬綠的夏天,到了秋天的尾聲。車輪下,飛雪的冬天悄然到來,一年又一年。
滄海變成了桑田,爺爺從一個花下奔跑的少年,變成了白雪滿頭的老人。1989年春節,他告别鐘愛的崗位,光榮退休了。
退休後,爺爺過起歸園田居的生活。窗外,春風染綠了田園;小溪潺潺流淌;林木時有鳥語滴落,一派迷人的原生态美。
可是,爺爺沒有靜下心來好好休息一下,而是開始侍弄自家的責任田(奶奶是農民,分得田地)。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清晨他掮着鋤頭到地裡去。深藍的天空,黑色的農田,從雲層射出的霞光,爺爺低頭忙碌的身影,成了我記憶深處永不磨滅的一幅剪影。
有一天,驕陽似火,輕風偶爾從天邊扯來一片白雲。快晌午了,爺爺仍然佝偻着身子在耪地。
我走上前去打招呼:“爺爺,該收工了。”“嗯,馬上要走,”回答時,他用帕子擦了擦臉上的汗,“陽光毒,溫度高,容易把草曬枯。”我暗自佩服爺爺的話,還真有些辯證法的萌芽。
在爺爺的辛勤勞作下,夏季的責任田金色麥浪一疊疊滾向天邊,馥郁的麥香沁人心脾;夏天沒膝的玉米苗翠葉相連,手扯着手,肩并着肩;秋天的責任田玉米賽金黃,大豆粒粒飽,高粱笑紅了臉。
爺爺是個孝悌之人。1994的秋天,爺爺和二爺心中早就醞釀着,為祖爺爺樹碑立傳。他動員親族中人捐款,金額不限,隻随心意。父輩們積極響應“号召”,紛紛捐資助款,我們小輩們也踴躍參與,盡綿薄之力。
立碑那天,秋陽高照,是一個雲淡風輕的好天氣。中午,在村民的幫助下,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裡,一塊石碑站在祖爺爺的墳前,矗立在家鄉無垠的原野上。熱鬧的場景,引得遠處公路上的行人駐足觀看。
墓碑的正面,頂部雕龍畫鳳,栩栩如生;中部镌刻着祖爺爺的名諱,下邊右側金字塔式排列着二爺和爺爺的名字,父輩的名字,孫輩的名字。
下午,爺爺在自家門前的場地上,布置好多桌酒席,款待村上鄉鄰鄉親。酒席間,村民推杯換盞,頻頻舉杯祝賀,爺爺舉杯緻謝。空中飄蕩着親昵的鄉音;酒杯裡盛滿濃濃的鄉情。
一塊普通的墓碑,既是對祖爺爺的追憶和慰藉,也是子孫們拳拳孝心的載體。在這塊石碑上,寄托着爺爺的多少期望:願家庭美德薪火相傳,綿延不盡。
晚年,爺爺有三兩好友。雖然沒有“桃園結義”的跪拜,但确是結下金蘭之好。
說是朋友,也就是鄰村的三個退休幹部。一個當年是高級中學的财會;一個是遠近聞名的書法家;一個是曾經的小學校長。
月把四十,爺爺便邀三位好友到家中閑坐。溫一壺老酒,做幾道小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老人們話匣子打開了:無話不談,從天文地理到五嶽大川;從時事政治到家國情懷;從異域風情到風土人情;從世事百态到人情冷暖。時而針砭時弊,時而贊揚人間的美。
年過花甲的老人,有誰不懷舊呢?談當年的工作生涯,談曾經的知青歲月。
少年時“欲上青天,覽滄海桑田”的豪情不複存在,而今隻有桑榆晚景的淡然;感喟“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談笑風生、意猶未盡。
蓦然回首,不知不覺已是繁星點點的黑夜。
爺爺的生活很是儉樸,從不舍得浪費一粒糧食。記得一天中午,奶奶包了好多韭菜餡餃子。煮熟後,爺爺美滋滋地享用着美食。不小心,一個餃子從碗裡“蹦”出掉到地上。
還能吃嗎?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爺爺彎腰把餃子撿起,用嘴吹了吹,便津津有味地大嚼起來。一旁的我啞然失笑,說道:“爺爺你吃餃子好香唉!”
爺爺敝帚自珍,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都快成古董了,還不舍得添件新的。
我有時逗他老人家:“爺爺,您真會過日子!穿衣前三年後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沒完成‘使命’?”
爺爺吃的是粗茶淡飯,破舊的餐桌上常擺着一碟“綠色食品”——小青菜。這哪有什麼營養啊?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爺爺的身體垮了下來,體力透支,身體亞健康。
2005年的夏天,爺爺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一天,在田裡幹活的他,腹部一陣陣劇烈疼痛。他坐在路邊的樹下休息一會,但疼痛絲毫未消。
家人立馬把他送到醫院,确診是大病腸梗阻。事不宜遲!醫生們同時間賽跑,立刻給爺爺動了手術。醫生和家人時刻守在爺爺病床前,精心呵護。最終還是沒留住爺爺的生命,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七十六歲上。
爺爺任勞任怨,吃盡人間的苦,沒享過一天清福。他突然離世,全家人萬分悲痛。爺爺再也不吃中秋節我送的月餅了;再也不吃除夕夜我送的年飯了。
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END——
原創不易,期待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和贊賞!
(聲明: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作者簡介
方時興,來自河南商丘虞城木蘭之鄉,愛好寫作,廣結善緣。
本文編輯
情感學院院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