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漢字的字元·基數與序數》
巳 sì
象形字,像在母腹中尚未出生的胎兒。
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巳部》巳:已也。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
段玉裁注:蛇,長而冤曲垂尾。其字像蛇,則象陽已出陰已藏矣。
"
許慎和段玉裁都解釋“巳”字像蛇,寓意陽氣已出、陰氣已藏。
清代朱駿聲解釋“巳”字像母親腹中的胎胞,說:幼兒稱為“兒”,嬰兒稱為“子”,胎兒稱為“巳”。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從之。孺子為兒,襁褓為子,方生順出為㐬(毓),未生在腹為巳。
"
“子”是陰氣之極盛而陽氣始生,“午”是陽氣之極盛而陰氣始生。所以到“巳”的時候,是陽氣即将達到鼎盛的前期,而陰氣也即将衰落至終極。
"
《康熙字典》:《增韻》曰陽氣生于子,終于巳。巳者,終已也,象陽氣旣極回復之形,故又爲終已字。
"
古人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思考,才把“巳”借用作地支序數的第六位。
而我們在古文字的十二地支中看到的那個“子”的字形,其實是“巳”字。
在古文獻中,“巳”字經常通假成祭祀的“祀”和後嗣的“嗣”。
“巳”在地支序數中排在第六位,方位配在南方,在五行中屬火,生肖屬蛇。
夏曆孟夏的四月,是立夏所在的月。
十二個時辰中的“巳時”,是上午日出後的九點至十一點。
"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觕)。
是月也...立夏之日...天子...迎夏於南郊......農乃登(升)麥,天子乃以彘嘗麥,先薦寢廟。
"
小 知 識
上巳節自西周始,古人于夏曆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節”,人們相約于河邊祓禊【讀若扶戲】,以祓除疾病和不祥,祈求平安。魏晉以後,則固定在夏曆的三月三日。
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記載了那一次文人雅集,曲水流觞的修禊活動。“《韓詩章句》: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續漢書志·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
《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宋·吳自牧《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以“巳”作偏旁的字
從“巳”的會意字有:
包,包裹。
以“巳”作聲符的形聲字有:
起,起立。
祀,祭祀。
汜,由幹流分出後又彙合到幹流的水。
辯異
巳、已、己,
這三個字的字形很容易混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