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玉米熊閱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成語遇到科學系列故事之《螟蛉之子》。
螟蛉之子:螟蛉是一種綠色的蟲子,螟蛉之子即義子,俗話指幹兒子、幹女兒。根據西漢文學家揚雄的說法,古人以為蜾蠃不會生孩子,于是,它就把螟蛉幼蟲抓回來藏在家裡,細心照顧它,并且經常對它說“像我,像我”,七天之後,螟蛉幼蟲就變成了蜾蠃之子……
這是去當幹兒子?no!隻是人家親兒子的“營養餐”
好吧,楊雄的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很溫馨、很溫情又很浪漫,而且流傳已久?一直到現在,咱們還有“螟蛉之子”的說法。
然而事實不僅不那麼美好,還帶着點點血腥。
上圖:取泥球,築泥壺巢(網絡圖片)
上圖:捕捉小青蟲,抱回巢中貯藏(網絡圖片)
蜾蠃老媽沒有奶,也不會給孩子送飯,它的辦法直接簡單粗暴且有效——收“幹兒子”去,争取每個房間裡都給孩子放幾條“幹哥們”!蜾蠃老媽四處尋找——活生生的螟蛉是最佳選擇,它們又肥又嫩,是絕對的綠色食品!為了确保“幹兒子”不亂跑且能保持營養,蜾蠃老媽在找到螟蛉時,會用毒針刺它的頭,給它做個麻醉手術,确定它不死也不能動,也就是傳說的“活而不動”,然後再把它放到自己孩子身邊,最後封口,離開,自此不管不聞,獨自逍遙~~
上圖:放進足夠的小青蟲後把壺口用泥封住,幼蟲生長為成蜂就破巢飛離(網絡圖片)
而蜾蠃老媽的親生孩子也不在乎,等它們從卵裡孵出來之後,嘴邊就是最新鮮的食物,它完全可以吃到自己長成一個小蜾蠃!!!至于覓食、做巢等等本領就刻在它們的基因裡,根本不用拜師學藝。
以上就是今天的玉米熊閱讀,感謝作者劉偉偉,我是玉米熊播報員巧克力愛巧克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