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創業項目?原标題:各顯其能 雙創項目讓人“眼前一亮”,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在高校創業項目?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原标題:各顯其能 雙創項目讓人“眼前一亮”
6月13日,“青青彙”高校優秀創業項目路演舉行。通過現場項目路演,專家點評等環節,發掘沈陽高校的優秀創業項目,并幫助優秀項目進行商業模式的打磨,資源對接,品牌塑造等。
“神奇”速幹粉末
1小時修補路面
一位工作人員将清水倒入一小碗類似水泥的粉末中,然後開始計時,一分鐘後粉末凝固了!這種“神奇”的速幹粉末原來是沈陽建大博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快速修補混凝土新材料。
據了解,沈陽建大博成科技有限公司是沈陽建築大學參股的“成果轉化平台”。這次參加路演現場演示的一系列新型材料,是該公司目前已成功推出的水泥基礎快速修補材料系列産品。這種材料應用于高速公路、橋梁等路面修補。如果應用這種新型材料,1小時即可完成修補恢複交通。
專家建議:針對該項目,現場投資專家肯定了這一系列新材料産品的市場需求度,但需理清市場需求和生産量的平衡。
電催化處理
廢水變清水
來自沈陽工業大學的“拓啟環保”,将一整套微縮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搬到了現場進行演示。遼甯拓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環保工業水污染治理與新技術、新産品開發企業。現場模拟演示了廢水處理過程,現場工作人員将一瓶深色的工業廢水接入設備中,經過短時間處理,再流入新瓶中的,竟是純淨的清水。這是運用了電催化處理技術,使高鹽、高氨氮、高毒性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得到有效處理。
專家建議:對于該公司的産品銷售,專家建議其要建立強大的銷售團隊。要面向全國打開大客戶銷售渠道,打開銷售市場。
“電影特技”
智能評估體質
“《阿凡達》《星球崛起》大家都看過吧,通過設備捕捉演員的肢體動作,然後用動畫模型進行動作複現,猩猩和阿凡達等科幻角色就‘活’了,這是動作捕捉技術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用。”在“青青彙”項目路演環節,大家的“胃口”被科幻電影吊得老高。
無線動作捕捉傳感系統是東北大學孵化的創業團隊森之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的産品,路演介紹人邊辰蕊稱,動作捕捉技術即通過設備捕捉現實中物體或人物的動作并在數字模型上分析或再現。可用于科研、體育健康、康複醫療等領域。
“拿現在比較流行的智能體質評估來說。看!這個嵌入式傳感器隻有硬币大小,測試者穿戴上内嵌有這種傳感器的智
能裝備後,其身體姿态和運動數據将同步展現在智能可視化平台上。”邊辰蕊稱,測試者需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通過對其運動數據的獲取和運動狀态的監測,結合其動作完成度和完成質量,采用先進數據融合算法模型綜合評估測試者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包括肌肉力量分析,速度、耐力、柔韌性、反應時、平衡性等體能分析,關節和肌肉的運動損傷風險分析及身體姿态分析等。“在測試過程中,系統中的3D角色将會實時同步還原測試者的肢體動作,并且測試者可通過放大、縮小、旋轉等方式對動作姿态進行多視角查看,便于測試者更加全面地觀察肢體細節,輔助教練進行體态指導。”
沈陽小夥兒海外“叫賣”冰糖葫蘆
在沈陽有位喜愛冰糖葫蘆的年輕人,他對冰糖葫蘆頗有研究。他研發的琉璃三彩冰糖葫蘆賣到了澳大利亞,受到外國客商的歡迎。
他叫張豐順,創業4年來,成立了沈陽三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緻力打造中國創新冰糖葫蘆第一品牌。
“冰糖葫蘆真好吃,要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就好啦!”這是張豐順的一個創意。說幹就幹,他天天在家用小鍋熬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做了幾百次實驗,終于研究出了新式糖的配方。這種糖可以保持在40℃的高溫下不會融化。用這種糖,夏日三伏天也可以做出不會化的冰糖葫蘆。之後,張豐順又用一年多的時間研發出了“自動化糖葫蘆一體機”,并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張豐順注冊了公司,正式将研制的琉璃三彩冰糖葫蘆推上了市場。他的冰糖葫蘆不但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還一改傳統糖葫蘆的造型,将鮮花、水果、玩偶等與糖葫蘆相結合,并融入插花技藝,制作成立體造型的冰糖葫蘆。張豐順做出來的冰糖葫蘆,色彩明亮,就好像琉璃藝術品一樣,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去年,張豐順受邀參加了央視《我愛發明》欄目,他的琉璃三彩糖葫蘆廣受關注,就連許多國外的客戶也主動找他合作。如今,他的冰糖葫蘆已遠銷海外。
“海歸”回沈二次創業搭建孵化平台
王晶是沈陽晶創孵化基地創始人,之前曾留學日本多年,留學期間接觸到了世界前沿的經營理念,并在日本創辦了一家公司,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是,王晶一直心心念念家鄉的建設和發展,懷着創業的夢想,回到了家鄉,和朋友合夥經營了一家公司,再次踏上創業之路!
2016年,借勢沈陽營商環境優化東風,王晶創辦了晶創孵化基地,幫助創業者把脈發展戰略、盈利模式、運營模式,打造互聯網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孵化模式,搭建更關乎創業者成長的綜合性創業孵化平台。如今,基地規模不斷壯大,已有幾十位創業導師為創業夥伴進行輔導、咨詢;開展針對創業者、全市高校、入孵企業的創業輔導活動近百場,服務創業人員幾千人。同時,吸取企業線上線下入孵進駐,已有多家企業獲得融資,總額逾千萬元。
王晶說,之所以将公司取名“晶創”,除取其名字中的“晶”外,更寓意着散發太陽的光芒,照亮創業者的道路,讓創業的路途充滿陽光和溫暖。
魯美打造全鍊條創業服務體系
魯迅美術學院大學生微企業孵化基地創建于2014年。5年多來,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将創業初期的微型企業孵化成真正實體企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并形成了“孵化培育 創業實訓 實體生産”的鍊條式創業服務體系。
魯迅美術學院為孵化基地提供了1160平方米的場地,同時在創業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專門邀請創業前輩回校做創業導師,邀請專業培訓老師和各院系知名教師對在孵團隊和企業指導。
目前,孵化基地在孵團隊6個,在孵企業7家,共有100多名大學生創業者奮鬥在創業的第一線。從孵化基地走出的成功典型也是不勝枚舉——2015屆魯美攝影系畢業生李航星,他創辦的VR界網以打造中國最為專業全面的内容發布及交流平台為目标,目前的客戶包括黎明發動機廠、華晨寶馬集團等知名企業;2018屆雕塑系畢業生江明山創辦了遼甯明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原創藝術品創作和銷售為主,與一千多名藝術家合作,帶動就業和兼職大學生3000餘人,目前産品已行銷到25個國家。
醫療大數據應用:為科研和臨床診療提供直接依據
“向你們做的事業緻敬!”在“青青彙”項目路演上,嘉賓在點評環節時給遼甯醫學診療中心點贊。
遼甯醫學診療中心是中國醫科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其中,我們的數據分析中心主要做臨床醫藥數據庫、醫藥大數據分析、生物信息數據挖掘。”中國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魏敏傑教授介紹:“通過數據庫,便可以得知什麼樣的人群患有何種疾病風險,又有怎樣的治療手段和幹預措施,以此指導個性化疾病精準診療。大數據主要提供給科研機構、藥品企業和臨床醫生。”
魏敏傑在路演中介紹了他們的主要技術成果——腫瘤活體類器官培養法藥敏檢測,這是一種以腫瘤微組織塊(類器官)培養,顯影圖像分析的藥敏試驗新系統。“也就是通過組織類器官培養——終點染色——計算機圖像分析法展開的藥敏試驗。具有實現簡便、快捷、可模拟體内微環境、結果直觀可靠的特點,能為臨床醫生選取化療方案提供直接依據,實現化療藥物個體化。“藥敏檢測适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肝癌、膽管癌等多種實體瘤。”
米庫創服:
已培育千名創業者
“‘雙創’活動周,我們每年都來!”6月13日,在“雙創”活動周現場,米庫創服聯合創始人毛小宇告訴記者,米庫創服每年組織百餘場創新創業活動,直接參與人數1萬人次以上,累計培育大學生及創業者已達千人。
米庫彙聚了衆多在專業領域有着豐富經驗的資深人士,打造了一支50人的導師團隊。毛小宇稱,米庫創服以發現企業、服務企業、培育企業的三層級孵化模式,服務了超過500家創新創業項目。米庫創服還搭建了“創業服務導航平台”“投資人精準匹配平台”“創新創業培訓平台”“精選項目孵化平台”“天使投資人交流平台”等,幫助創新創業公司解決組織架構、産品技術、商業模式、融資擴張、公共關系等方面的問題,為創業者實現快速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務。
未來我們可能把
企業總部搬到沈陽
“目前正在洽談階段,未來我們可能把企業總部搬到沈陽來。”在“青青彙”項目路演順利完成後,加多屏首席品牌官郭海建告訴記者,“我們一直與沈陽建築大學合作。未來一旦搬到沈陽,我們企業在招聘、合作等方面都會優先考慮沈陽的大學。”
加多屏是什麼企業?“我們是颠覆門窗行業的‘黑科技’。”郭海建介紹:我們在不破壞裝修和門窗的前提下,直接在現有門窗上加貼3mm超薄多屏玻璃,安裝後增加1個中空玻璃腔體,外觀沒有變化。輕松實現室内保溫隔熱、隔音降噪。節約采暖能耗50%以上;降噪約7~10分貝;隔絕陽光中95%有害紫外線;夏季可阻隔室外高溫向室内傳遞……
加多屏成立于2016年,2018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今年預計達到5000萬元,截至目前合同金額3500萬元。“我們計劃2022年在創業闆上市。”郭海建表示。
在沈陽研發
中國的“變形金剛”
“我們幾個創業合夥人,因為兒時喜歡看變形金剛,而向往研發出中國版的變形金剛。”沈陽呂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猛告訴記者。
沈陽呂尚科技是一家緻力于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及衍生産品的研發、設計、生産、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分别在深圳、沈陽設有研發基地,長春、哈爾濱設有分公司。
彭會軍介紹,“公司先後與中糧集團、清華紫光、華安星科、東北大學、沈陽建築大學等單位、院所就機器人在機場、車站等場所中的應用與研發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今年8月,呂尚科技将進駐沈陽建築大學的産業基地,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王曉婷、黃超、嶽雨、封葑、樊華/文
安呈浩/攝 宇波/制圖
(責編:王斯文、湯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