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難稱完滿,有機會的話,最好不要錯過。在“逛吃貴州”的青綠山水、尋常巷陌,有一個看得見、遇得到、聞得着、吃得上的貴州等你來。
看到眼饞處,便是出發時。
大學時代的老友來貴陽,晚飯後喝茶聊天,猶有餘興,索性在附近的旭東路找了個路邊烙鍋攤,繼續叙舊。老闆是個胖子,目測不下兩百斤,很襯他這門生意。而烙鍋适合配點冰啤酒,也很襯微微還有些濕熱的夏夜。
烙鍋
所謂烙鍋,也是個大雜燴式的平民食物。一般的說法,源自水城,中間凸起的帶邊鑄鐵鍋,置火上,刷上油,可烙食一切——臭豆腐以及不臭的豆腐、各種肉類、土豆、蔬菜、米皮、餌塊粑、雞蛋等等。因其中間凸起,也還有個好處,油脂會順勢而下,流到四圍的低窪處,可稍減油膩。跟火鍋一樣,烙鍋也是半自助性質,三五好友,邊烙邊吃邊喝邊說,是個不壞的選擇。
記得最早吃到烙鍋,确實是在其發源地水城。
差不多二十年前,到六盤水出差,忙活一天,臨近午夜才趕進城裡,又累又餓,在酒店安頓好,當地接待的朋友立馬拖到一條烙鍋街上。舉目所見,皆為烙鍋店,顯見是水城最具代表性的美味。
燈光昏暗,人影憧憧,入座不久,各色食物便堆滿整鍋,火力一激,香味撲鼻,食欲頓生,筷子夾起來,蘸店家特制的五香辣椒面,簡直停不下來。至于主食,朋友早就幫你做了主,一碗豆湯飯最是絕配,熱乎乎地端上來,拿勺子舀起,一口下去,便被深深吸引,豆子細膩,湯則酸中帶鮮,加上爽口的酸菜,室外陰冷毛毛雨帶來的寒意盡數驅除。
五香辣椒面
關于烙鍋的發明,水城人民有一段傳說,道是清初吳三桂率軍來到水西,因陋就簡,官兵取來瓦片和土壇片架在火上,烙食肉菜,無意中創造出一種新穎的吃法。我是不大相信,因貴州頗多跟吳三桂有關的故事,雖說數百年前的平西王的确跟貴州有不少淵源,但曆史不等同于傳說,其中好些,姑妄一聽可也。真信的話,不免有些迂腐了。
吃烙鍋還有個好玩的事情,如點新鮮雞蛋,老闆會奉上一張顯然反複使用,洗都不大洗得幹淨的毛巾,雞蛋打進鍋上,油脂四濺,稍不小心就會燙到手臉,這張毛巾便非常有用處了。但見左右四鄰,不時有人舉起毛巾擋住面部,伴随着劈啪作響的清脆聲響,就等這一枚雞蛋煎至将熟,撒上鹽粒蔥花,趁熱入嘴。
朋友來貴州,這一味實在值得介紹。好玩的是,貴陽人普通話不标準,往往引起誤會。烙鍋,貴陽人水城人一律讀作“羅鍋”,而且還甚是順暢,外地朋友乍聽之下,一時反應不過來,還以為是劉羅鍋的那個“羅鍋”,于是大惑不解。搞得我現在遇到姓羅的兄長,喊聲羅哥,總是覺得有點怪怪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