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北起江蘇、河南,南至台灣,東起浙江西至西藏東南部,雲南是主要的産區。連年的瘋狂采挖,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野生白芨産量急劇下降,資源日益短缺。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也開始進行栽培種植,現以貴州、雲南産量最大,質量較好。規模化和規範化種植是當務之急。
白芨苗
那種植白芨需要哪些條件要求呢?
一、土壤要求
白芨在生長過程中,要求土壤的水含量25%-30%,水分過多,容易引起塊莖及根系腐爛甚至全株死亡。在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75%-85%的地區,生長發育良好。
白芨是淺根性的植物,其塊莖在土壤中10-15CM以上,所以要求土壤的厚度要在30CM左右,具有一定的肥力,含鉀和有機質較多的酸性至中性土壤,利于白芨的塊莖生長。
白芨花
二、氣候要求
白芨喜陰涼濕潤氣候,怕嚴寒,年平均氣溫在14.6度,生長旺盛,對于12.5度時生長不良。在0度和遇到低溫霜凍時,會導緻塊莖凍傷或凍死。随着植株的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與水分,喜潮濕,有一定遮陰度,透過條件較好的灌草叢草地。
最适宜地區:滇西北、滇西。海拔1200-2800M的溝谷坡地,白芨生長發育所需的光、熱、溫、水及土質等均能得到滿足。
白芨
三、農藥、化肥使用要求
在白芨生長過程中,使用農藥應從整個生态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允許使用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中的硫制劑、銅制劑。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者具有三緻(緻癌、緻畸、緻突變)農藥。
白芨種植提倡多使用有機肥料(農家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