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發展至宣德,進入空前繁盛時期。
官窯青花自洪武至永樂再至宣德,一朝一貌,技術上的成熟和風格上的變化有明顯的階段性,但民窯青花的特征演繹相對緩慢,似隻有量變而無質變。
宣德官窯青花無論在數量上、品種上都列明代之冠,民窯青花也數量大增,青花開始成為中國瓷業生産的主流。
明宣德 青花纏枝番蓮弦紋折腰合碗
洪武、永樂時,官民窯青花精粗截然分明。宣德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民間對高檔青花的需求增加,因而民窯青花中也有較為精緻的作品,有一些具宣德官窯特征又不書年号的作品就可能屬于這一類。
時代收藏網總結宣德民窯青花的基本特點有:
胎骨——白淨細膩,燒制緊密,瓷化程度好,已不見僵胎。
釉質——均厚潤光譯,有細桔皮紋。一般為淡卵青釉,少量粉白釉,有開片。個别燒制欠佳的灰白或灰黃色。有些碗心有爆釉點。
青花——國産青料為主,呈色聢青,青料積聚處見黑斑并略下凹,大多呈色深沉穩定,有些呈色淡青。宣德民窯中用進口青料的呈色豔青明麗。
紋飾——繪畫筆法多樣化,輕描淡寫和重筆濃墨的均有。紋飾趨向疏朗簡約。
口沿一般押口弦紋一道,以梵文一周作飾屬初見。
碗心紋飾有隸體和草體“福”字;螺旋形花心、梅枝、輪葉蓮、纏枝蓮等。
外壁主題紋飾有花葉肥短如桃實狀的纏枝蓮,花心排列如菠蘿麟片;纏枝蓮托八寶紋;螺旋狀的結帶繡球;螺旋狀的海水雲氣紋等。
造型——以日用的碗和盤為主,高檔民窯青花見蓋罐、梅瓶等器物。器壁和器底較前為薄。圈足較永樂低矮、外壁和裡壁高度大體相等。外壁内傾,裡壁垂直。裡壁同底面交接處殘存胎土。足端平并略修磨。釉底為主。底面平坦,見切削的螺旋紋和放射狀跳刀紋。底面中心有細小乳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