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80年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

80年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1-11 17:41:36

新華社昆明6月3日電 題:一位老者的自行車記憶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

在中國,每個人都對自行車有獨特記憶。你被自行車後輪夾過腳麼?你的第一輛自行車是山地車、競速車,還是老式“鳳凰”“飛鴿”,或是改裝版二八“永久”大杠?從昂貴的奢侈品,到生活的必需品,再到共享的交通工具、健身方式……時代在變,自行車也在變。65歲的周永安說自己最有發言權。

一年繞地球騎了一圈

周永安一年騎4萬公裡的目标實現了。2020年全年,他總共騎了43058公裡。“等于我一年繞赤道騎了一圈多!”老周很驕傲。

6月3日是“世界自行車日”,周永安在頭一天剛繞着雲南省紅河州異龍湖騎了10圈,有點疲憊。但一說起自行車,他立刻來了精神。

周永安是雲南玉溪澄江市的一名退休工人,高1米64,重48公斤,白胡須留到喉結,“我的胡子長得比頭發快,兩年就能長到胸口。”他很享受騎車時,清風拂過胡須的感覺。

80年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一位老者的自行車記憶)1

騎行中的周永安。新華社記者嶽冉冉 攝

老周家的書櫃裡全是有關自行車的書,他說自己與自行車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都長。他一天要騎行近10小時,150公裡。他的速度不快,勝在耐力。“騎車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已成為習慣,不騎渾身不舒服。”

隻要不比賽,周永安每天都要繞着家門口的撫仙湖騎行。天氣好時,他騎到出汗,汗水挂在胡子上,騎行服裡有鹽花;下雨時,他穿着雨衣騎,“雨天空氣最好”。

路上無論遇到什麼,老周都是笑臉相對。路滑摔倒、爬坡疲累、車胎破損、彈石路颠得腦仁疼……“停下來一切都能補救,吃口幹糧,喝口熱水,看看風景,繼續上路。沒有過不去的坎。”

沒有自行車,媳婦不結婚

老周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奢侈品,誰家有輛自行車,比現在有高檔轎車還闊氣。當時,一輛自行車售價一百多元,而普通工人工資每月就三四十元。

老周家的第一輛自行車是1971年買的26寸鳳凰,170元。父母取到車的第一件事是拿塑料條把大梁、車把纏起來,防止磨掉車漆,隔三岔五要用棉紗布擦車,還要上油。

到1986年老周結婚時,他送的彩禮已是标準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作為家庭必備物,自行車到處脫銷,‘鳳凰’‘永久’‘飛鴿’等牌子貨太緊俏,沒有自行車,媳婦還不嫁。”

80年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一位老者的自行車記憶)2

老品牌自行車集中亮相。北京,2017年9月22日,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老周回憶,到了20世紀九十年代,能馱一家三口的28寸男款“永久”牌自行車成為時尚。“孩子坐前,媳婦坐後,小孩偷學的也是28寸車。我還記得女兒握着車把、斜着身子,腳穿過橫梁下方空檔,去夠腳镫子的畫面。”

再之後,随着人們收入的提高,大家結束了騎舊車、騎大号男車的曆史,各種顔色、款式的自行車越來越多。

“九十年代算是我國自行車全盛時期,中國當時被叫作‘自行車王國’,大街小巷,城市農村都是自行車。”老周說。

騎行成為健身時尚

進入21世紀,普通人擁有私家車的夢想很快成真,騎車出行的人開始減少。自行車也從單純的代步工具,變為時尚運動。

山地車、變速車漸成主流,普通車被擠到角落。與此同時,中國的一大批公路自行車賽孕育而生:環青海湖、環海南島、環太湖……參加比賽的愛好者越來越多。

老周也是在這個時候迷戀上了參賽,他的完賽獎牌有50多枚,而他最看重的卻是第一次參賽的那塊。那是2009年舉行的“瓦藤”雲南玉溪環撫仙湖國際自行車節,老周改裝了26寸鳳凰自行車後就參賽了,沒想,在與國際選手較量中,老周竟得了第六名,這讓他大為鼓舞。他說:“騎完了78.8公裡,我一點不累,心情特别好。”

80年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一位老者的自行車記憶)3

周永安與他的部分完賽獎牌。新華社記者嶽冉冉 攝

從那以後,老周一發不可收。“我對這個世界,依然好奇。”自行車像是展開的觸角,讓他接觸到了更廣闊天地,也帶他去了更遠的地方。他環過渤海,到過西藏,把雲南九大高原湖泊都遊了個遍。

他的七輛車,大多自己組裝,零部件也是網上淘的。每次騎車上路,巴掌大的補胎工具盒、多用螺絲刀、氣筒是必帶的“應急設備”。騎行路上,老周幫着解決的突發狀況有十多起。

因為騎車,老周生病少了,以前到冬天總感冒,現在,一周準好。老周愛吃糖,喝牛奶都要放糖,他說:“騎車讓我不用太忌嘴。”

老周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騎行隊伍。“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駕馭自行車的快感。”他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