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和郡王是同一王爵體系中的不同等級;藩王本身就是指的有藩國的親王或者郡王。
親王在傳統封建社會裡,處于第一等王爵,地位僅次于皇帝。親王通常隻有會在皇族的近支血脈裡傳承。
比如隋朝以皇帝的叔伯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唐朝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為親王。總之越往後這個親王爵位越值錢,不随便給。
但是也會有特殊情況存在,那就是實力已經可以和皇權抗衡的情況。
比如清初的吳三桂和尚可喜,由于實力太強大,幾乎可以稱為清朝的“合夥人”。所以雖然他們是漢人,雖然他們不是皇族近支,遠支都沒戲。但是清朝為了穩住他們,還是給了親王封号,享受親王禮節和待遇。實際上可以理解,因為清朝如果不給,人家自己就可以自稱天子,面南而王了。
而郡王這個王爵出現得比較晚,一直到西晉,曆史上才有“郡王”的記錄。
是西晉武帝司馬炎分封自己的大臣孫永時,發明的“郡王”。不但孫永是郡王,而且孫永的兒孫還可以繼承郡王王爵。
但是唐宋以後,“郡王”也開始值錢了,成為了僅次于“親王”的一等王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