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平仄分明,堪稱典範。
兩個黃鹂鳴翠柳,個是四聲,仄聲。行是二聲,平聲,仄對平,平仄對應。
兩個黃鹂鳴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北方冬天的小溫馨
——賞析杜甫七言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
每一個人,從小到大背誦了很多首詩。有些詩有些詩人,終生難忘。比如杜甫李白,比如蘇轼辛棄疾等,比如詩聖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是不是耳熟能詳,都能背誦出來,進一步想,能否試着寫出這樣的詩?一定有人可以的,隻要他認真分析并掌握了這首詩的精粹。
首先,回憶絕句的二十八個字,“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簡單的明确意義,青柳枝上兩隻黃鹂在鳴叫,藍天上一行白鹭在飛翔,窗口可以看到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口停泊着從東吳行駛萬裡來的船。
其次,在明确意譯的譯文基礎上,明确音韻和七言絕句的平仄。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讀詩誦詩還是唱詩,都要達到吐字清晰、語音準确、抑揚頓挫、明确七言絕句,每行七個字,共四行,杜甫的這首《絕句》二句和四句的最後字“天”“船”壓“an”韻。四句都對仗,一開始閱讀和背誦最好要想着什麼對什麼,例:兩個對一行,黃鹂對白鹭,鳴翠柳對上青天,窗對門,含對泊,西嶺對東吳,千秋雪對萬裡船,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識詩背詩。讀了一遍還想讀一遍,韻味情趣十足,朗朗上口。
第三,在讀音準确的基礎上要會簡單的分析平仄。但在我們中小學教學中,往往省略了或者删除了平仄的感知與教學。四個聲調,一聲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七言絕句的平仄分四種:第一種A型:(四句可以标識為ABCD),平起首句不入韻(第二句和第四句末尾字壓韻)。四句每字平仄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種B型(四句标為BDAB,)仄起首句入韻(一二四句尾字押韻)。每字平仄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種C(四句為CDAB),型仄起首句不入韻(二四句尾字押韻)。每字平仄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種D型(四句為DBCD),平起首句韻(一二四尾字韻)。每字平仄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見,寫五言或七言絕句不是隻押韻就可以的,還要講究平仄,有下劃線的可平可仄,詩聖杜甫的《絕句》在平仄上堪稱典範,屬于第三種C型,仄起首句不入韻,對仗上是上句仄對下句平,上句平對下句仄,具體看一下,兩(三聲)個(四聲),是仄聲,一(一聲)行(二聲)是平聲,用“個”不用“隻”,就是因為“隻”不屬于仄聲,不屬于仄仄對平平。黃鹂對白鹭,是平平對仄仄,白可平可仄,翠柳對青天是仄仄對平平,千秋雪對萬裡船是平平仄對仄仄平等。正是因了平仄,讀詩誦詩唱詩才有了韻律韻味。讀詩誦詩音就有了高低起伏,有了抑揚頓挫,有了歌樂。
第四:在音意韻的基礎上,再來看詩的情境,深化鞏固對這首絕句的理解。杜甫晚年,逃戰亂一年後終于安居在成都草堂旁,難得心情閑适,可以靜靜的欣賞周圍的景物,他看到了黃鹂翠柳,白鹭藍天,西嶺雪,來往東吳的船,聽着婉轉悅耳的鳥鳴聲,遠望碧空一行白鹭正起飛高翔,甚至,那覆蓋千年積雪的西山群峰,那來回東吳正要楊帆的萬裡船都被收入詩人的草堂,收入這草堂的小小窗口。由窗口到黃鹂翠柳到藍天白鹭,由近及遠,遠隔百裡的西嶺含在窗口,船停泊門外,又要下岷江、長江遠到東吳,遠景瞬移成近景,近景又一點點推遠,這四句詩,句句寫景,大與小,動與靜,色彩鮮明,仿佛都有靈有神,與詩人和諧共處,其樂融融,詩人的心緒也有複雜轉輕快。
第五: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學會寫詩,能用簡明壯美的景物抒發内心的喜悅,抒發對大自然對身處盛世的熱愛之情,有了情就有了詩魂。寫古詩,要先根據意義意境寫出句子再考慮音韻平仄,就有了詩的韻,因此好詩是寫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在古時候,有一句三年得,欲吟淚先流的感歎,也有吟安一個字,撚斷數根須的推敲,好在我們有了電腦手機,不再擔心紙短情長筆無墨,可以随時記錄下我們的靈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