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院士1985年6月12日逝世,至今有37年了,但我們上海育才中學的廣大師生,特别是當年我們這幾屆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華院士講課的同學,都還一直記得他曾經兩次來我校講課的情景。
華院士第一次來育才中學講課,是在1962年。那時我正在育才中學讀初中。全校師生得知這一喜訊,都有點不大敢相信,世界著名的大數學家華羅庚,就是頂級的名牌大學也不一定能請得動他呀,居然他要到我們一所中學來講課,太讓人喜出望外了。高興之餘我們又得到一個不怎麼高興的消息,因為我校大禮堂隻能坐全校一半學生,所以高中部的學生在大禮堂聽大師講課,初中部的學生全部在教室裡聽拉線廣播。而且學校關照,華院士講課時,初中同學不能偷偷溜到禮堂去,講課結束後也不得在禮堂至校門口的通道上圍觀華院士。雖然這對初中部六百多名學生帶來了很大的遺憾,不能一睹心儀已久的大師的風采,但是那時的學生都很老實守紀,我敢說,沒有一個人違背學校的決定。
全校師生熱切盼望的那天到了,華院士來了。雖然我們在教室裡聽廣播,但每個人都認真仔細地做了筆記。
新華社 圖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蘇金壇。從1960年起,華羅庚開始在工農業生産中推廣統籌法和優選法,足迹遍及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财富和經濟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為中科院副院長并于翌年入黨。)
記得華院士那次講課的第一個内容是統籌學優選法。他舉例,一個人要泡一壺茶,就得找出并清洗燒水壺、茶杯,準備茶葉,然後生爐子,打水,燒水,最後等水開了泡茶。但是如果調整一下順序,先找出并清洗燒水壺,打水,生爐子,燒水,在等待水開的時候再找出并清洗茶杯,準備茶葉,水開了馬上泡茶,這樣喝茶的時間就能提前幾分鐘了。大師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把應用數學講得我們初中生都能聽得懂,然後畫龍點睛地總結,如果把優選法廣泛應用到企業生産中去,就能縮短工期,減少支出,節約成本,從而增加收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接着華院士又講了如何根據導彈落地的經緯度,來測算它的發射地點。我們正聽得雲裡霧裡時,華院士發話了,可能初中學生聽不懂,沒關系,等你們上了高中再來測算,一定能算出來。1964年秋天,我在本校上高中二年級了。開學不多久,我們又得到了好消息,華羅庚院士又要來我校講課了,還是按照老規矩,高中生在大禮堂聽課,初中生在教室聽廣播。這次我們更高興了,因為我們已經上高中了。
記得那天下午,我們高中部的學生早早坐在禮堂裡了。天氣有點熱,講台邊放了一塊黑闆,還有一台舊的落地電風扇。以前校長、書記、教導主任,無論誰在台上講話,天氣再熱都從來沒有放電風扇的,這次可能不知從哪裡借來的,是學校對華院士的特殊待遇。
講課時間快到了,我們看見,段力佩校長陪同華院士,從大禮堂門口一路走上講台,全場起立,掌聲雷動。華院士面帶笑容,頻頻向兩邊師生點頭擺手緻禮,一派大家風範。隻見他五十多歲年紀,衣着樸素,戴了副眼鏡,頭發雖有點花白,卻精神矍铄。他走路不太方便,要撐一根手杖,但是步履還是比較穩當的。
華院士先給大家講了不規則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幾種方法,特意指出其中一種,理論上貌似正确,實際上卻是多算了許多面積,這是農村丈量土地時經常會犯的錯誤。為了使大家更容易聽明白,華院士當場用紙剪了一個比較大的不規則四邊形,然後再根據某個規則剪成四個四邊形,可以重新組合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樣就能很方便地計算出總面積。接着再指出原來算錯的漏洞,讓大家形象地看清、理解和糾正可能犯的錯誤。後面他又融會貫通地講了幾種用物理方法解析數學題目的例子,真是别開生面,大家學到了一些數學課和物理課上都不可能講的知識。
正在華院士講課的時候,他原先靠在講台邊的那根手杖倒下來了,正好跌在電風扇網罩上,發出輕微的“格格”聲,如果手杖的彎頭在震動後再伸進網罩裡面,就要闖禍了。說時遲,那時快,坐在前排的一位教師,搶步上前,扶起了手杖,華院士連連道謝。
我現在回想,華院士當年為什麼會先後到我們育才中學來講了兩次課,可能有三點原因。首先,因為育才中學是教育質量比較高的學校,那時每次全國、市裡、區裡數學比賽,我校總有幾名學生奪得較高的名次。華院士有心關愛青少年學生。其次,我校正在搞教育改革,提倡課堂知識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華院士來講課,都是應用數學的題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華院士和我們的段力佩校長是同鄉,是老朋友,他們都是江蘇常州金壇人,段校長比華院士年長三歲。金壇區朝陽小學的前身金沙書院,是華院士的小學母校,也是段力佩校長以前年輕時任教過的學校,所以他們倆有很深的情誼,另外,他們雖然在不同崗位上,但都共同徜徉在教育的園地。段力佩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夠親自上除了美術、音樂以外的各門課,尤其以數學見長,在教育界非常有影響的教學模式之一的段力佩“讀議講練”數學教學法,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華院士來我校講課的事情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當年聽課的風華正茂的少男少女,都已經成為白發蒼蒼的退休職工了,但我們老同學聚會時,同學群裡微信聊天時,還常常會津津樂道地回憶起這些美好的往事。
欄目主編:沈轶倫 文字編輯:沈轶倫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徐佳敏
2006年11月12日 參觀者在華羅庚紀念館新館内參觀。當日,華羅庚紀念館新館在他的故鄉――江蘇省金壇開館。
來源:作者:陳正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