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4 08:50:43

本文字數3971,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奇特的一生》。


這是一本俄國人所寫的關于蘇聯的生物學家柳比歇夫的傳記。這本書不同于一般的傳記,采用散文的形式寫就,形式活潑,形散而神不散。它不是描寫柳比歇夫在生物學上獲得了多麼偉大的成就,而是寫他在人生的漫長過程中,是如何幸福地度過了一生,切入點就是他的時間統計法。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1


01、認識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


想必大家知道蘇聯的生物學家柳比歇夫,他被世人所知不是因為他自己的專業領域的高超造詣,而是因為他56年如一日的時間統計法。


我們平時的時間統計可能做到每天詳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的最大特點不僅僅是每天寫自己的時間清單,而是把自己的時間分為不同的類别的詳細清單。


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甚至是每年,并且他都會把自己的時間彙總統計好,計算出自己的時間支出,核算清楚自己的有效使用時間是多少。


柳比歇夫最大的秘密就是如何生活的更好。記錄自己的時間是為了生活的更好,知道自己有效使用時間率也是為了生活的更好。


柳比歇夫清楚的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麼,他在28歲時就設立了人生目标。這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麼?


作者指出,想要堅持柳比歇夫的方法首先要有一個前提,我們需要有一個偉大的目标。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偉大的目标就很難說服自己做到如此自律,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對自己的一切進行記錄,統計、分類。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2


02、如何記錄時間清單


“日記”—時間賬簿


柳比歇夫最值得研究的就是他的日記,不過這個不是我們傳統的日記。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統計支出時間。他從1916開始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日記,沒有一天間斷過。


時間開銷日記格式:日期 事件 花費時間,每天會記錄5~7行。每個月做月度總結,每年做年度總結。


例如:


烏裡揚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

鑒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烏裡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每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細賬,記着當天幹過的事兒,注明用了幾個鐘頭幾分鐘,還注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數字。每天晚上臨睡前,他坐下來計算,都把時間花在了什麼上,花了多少,最後算出基本工作消耗時間。


每個月底都要做小結,畫一些圖,列一些表。到年終,又根據月小結做一份年度總結。列出一覽表。


柳比歇夫無休止地進行自我工時标定。任何活動:休息、看報、散步,他都記下時間。每一件事兒,都有“時間成本”核算。


他能精确感知時間的流逝。他不僅做時間統計,還善于時間統計,每天結算,詳細到了無情的地步;還拟定計劃,預先安排好下一個月的時間,安排好每一小時。


柳比歇夫意識到,達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所以他不斷的從生活中挖掘時間。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3


随時随地的利用“時間下腳料”


柳比歇夫對“時間下腳料”的利用,考慮的無微不至。每一次散步,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在廢話連篇的會議上,他演算習題;出門旅行,他看小布頭的書,學習外語。


一天之内如何安排讀書時間?清早頭腦清醒時,看嚴肅書籍(哲學、數學方面的);鑽研一兩個小時以後,看比較輕松的讀物(曆史或生活學方面的);腦子累了,就看文藝作品。


在路上看書有什麼好處?


1、路途的不便我們感覺不到,很容易将就

2、神經系統的狀況比在其他條件下良好


但凡是重要的著作,都要寫個提綱,再進行分析研究。手裡不斷積累素材存貨,一旦出版,存貨就能立刻派上用場;文章寫得快,得益于平時儲備的材料,随用随取。


事件“時間日志”


每個人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用在吃飯睡覺這類标準活動上,約有12到13小時毛時間可以用在非标準活動上,如上班辦公、學習、娛樂等等。計劃安排一天的時間,挑選時間、規定節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按一個人一天的純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來算。純時間就是不受周圍環境幹擾,不想不想幹的事兒,不聽同事談話,不聽鈴聲和笑聲,也不聽收音機……


把時間按工作類别分類,每一類都足夠詳細。每天隻合計一類工作的時間,然後再把一個月的加起來。


例如:


1965年8月,第一類工作總時間是136小時45分: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分類昆蟲學20小時55分,附加工作50小時25分,組織工作5小時40分。


其中每一項都可以細分:


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包括:《分類法的邏輯》草稿報告6小時25分,校對《達達派研究》1小時,《生物學》12小時……


這裡的每一項又可以細分:


《生物學》12小時包括:陀布爾讓斯基《人類的進化》,372頁,看完16小時55分;亞諾什·卡洛埃《動物沒有思想》,91頁,2小時……


大部學術著作柳比歇夫都做了摘要,還做了分析研究,分門别類裝訂成冊,将知識融會貫通後存放,隻要翻一下提要,就可以記起書中的重要東西。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4


時間統計總結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以往時間花費經驗,制定規劃安排時間。


例如計劃要看一本書,根據經驗知道一個小時能看20-30頁,以此制定計劃。如果一本書我們理解困難,我們就可以盡量的做摘要。凡是重要的書,都盡量寫一份評論性的簡介。


柳比歇夫的時間好像是物質,不會無影無蹤的消失,不會消亡;變成了什麼,總能查得出來。由于統計他獲得了時間。


從柳比歇夫1938年的年度總結上,我們可以了解到多少時間用于科學研究,多少時間用于同人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務;看了多少書,都是什麼書,各國文藝作品看了多少頁。


總結完上一年,柳比歇夫就會根據任務大緻安排下一 年計劃、時間。


柳比歇夫的總結公正客觀的反映了過去一年的曆史。抓住了變幻無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損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時間。


這些總結要用多久,這項支出原來統計過了。每份小結、總結的末尾都注明了它們的代價,有多少小時多少分鐘。


做年度總結,要求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麼變化,什麼沒有完成,為什麼。


這樣可以更客觀的記錄自己,随時進行調整。


03、統計分析時間日志的三種方式


記錄和分析時間日志是調整行動、提高效率的最基礎的方式之一。


1、柳比歇夫記錄法


當行動切換的時候,記錄下上個行動所花費的時長,比如:正在寫報告,被叫去開會,這個時候用5秒時間記錄下寫報告的時間,開完會後繼續寫報告。


2、表格記錄法


提前打印好30分鐘一個時間段的表格,然後設置一個周期鬧鐘提醒,每隔30分鐘提醒你寫一下剛才那30分鐘都做了什麼。


3、時間投資統計法


除去睡眠時間,作者指出剩下四類時間可以設定為:消費時間33%,投資時間22%,浪費時間6%,消耗時間6%。這個目标有一定的合理性,完全可以作為初始的設定去努力接近。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5


04、使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條


無數的日期、姓名、事件,柳比歇夫都可以應用的得心應手,這是因為他把這些材料都按照分門别類把這些材料形成一種體系。


整理和組織材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例如:做複制品的卡片目錄。


把混亂的東西歸納為體系,發現内在聯系,總結其規律性。


柳比歇夫通過日期、姓名、事件的标簽,把資料、照片等種種材 料合理地保存在頭腦中。在需要的時候,能像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那 樣,從腦中找到對應的材料。


柳比歇夫不僅記錄工作的成果,連生活中的倒黴事兒都一一記 下。


對柳比歇夫來說,預先安排好的不是命運,不是行動,不是心情, 而是他的工作。至少,他的時間統計法必然導緻這樣的結論。


為了達到 目的,一切都分配和計算停當。為此,他計劃、計算,并按收入和支出 兩條渠道分别做好分配。這樣,他當然要彙報,他要彙報已向目标前進 了多少。


柳比歇夫的時間守則


除了時間統計法之外,他還有幾條守則:


1.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

2.不接受緊急的任務

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時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成為時間的朋友


時間統計法提供了客觀的指标,能說明他的情況。他在1963年驕傲地記下了2006小時30分鐘的工作記錄,這是他的最高紀錄。平均每天5小時29分鐘。


而戰前,每天大約4小時40分鐘!他清楚地了解這些數字的真正價值,他給自己規定了定額,他拿着秒表監視着自己,他自己獎勵自己,自己懲罰自己。


通過時間統計法不斷研究:自己在寫、讀、聽、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極限,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又充分發揮所有潛能。


對待時間的态度


我們應該熱愛時間,不是把時間當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進行創造的條件。對時間十分虔敬,同時又體貼入微,他認為時間對人們如何使用它并不是無所謂的。時間不是個物理概念,不是時針的轉動,而像是個道德概念。


浪費時間就好比奪走科學研究的時間,就好比濫用和搶走自己的服務對象的時間。他堅信,時間是最寶貴的财富,不能亂用到怄氣上,不能亂用到競争角逐或滿足虛榮心上。


在他看來,對待時間的态度是個道德問題。一個人在什麼地方有權使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在什麼地方無權濫用。在這方面,柳比歇夫為自己定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規定了使用時間的道德限度。能幹的人和有計劃的人使人感到他們是時間的主人。


時間統計法是一種讓人超越自身可能性的方法,柳比歇夫的時間比别人多了一倍。時間統計法可以節約時間,但不能增加額外的時間。它的關鍵不在時間的數量上,而在于時間的質量。


其實,我們有大量的碎片時間可以利用,大家要發現自己時間清單中不可避免的碎片,比如早上起床到吃飯,中間必然有個10到20分鐘的碎片時間,從吃完飯到去單位上班,可能有個1小時甚至2小時的時間,這個時間段你要充分利用起來,把一些無效但必須要做的工作全部解決了,這樣才能保證有大塊時間做好真正要做的工作。


跟我每天閱讀一本書,讓你離知識更進一步。


時間統計法真實案例(柳比歇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