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培行業周報大全

教培行業周報大全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7 09:34:26

教培行業周報大全(什麼是考試類教培産品的key)1

圖片來源:unsplash

大家好,我是半杯白酒,這是我的第七篇文章。在之前的《教育産品設計的四個框架性原則》一文中,我第一個提到的原則是“用戶定位原則”。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産品設計的重心也是不同的。今天讨論下考試類教培産品設計的關鍵點。

我經常和學生講,考試考得不是你會不會,而是你熟不熟,這點産品設計者也是應該明确的。其實學習本身并沒那麼痛苦,但“從入門到精通”的過程中需要的大量的重複訓練,這個過程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者效率很低的。所以,除了少數有較強自制力和目标感的學生(這部分是學而思培優的客戶),對大部分普通學生來說,隻能改善其學習内容(課堂針對化的講授)的産品是不足以使其達到提高考試成績(注意,不是學會)的目的的。考試類教培産品設計的關鍵點,在于改善學生學習行為。

改善學生學習行為,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隻有不愛學習的學生才需要改善學習行為。特别不愛學習的學生是少數的,大多數學習行為有問題的學生是一種“假努力”的機械、被動、低效學習狀态。内部開會談到這點,我們有老師開玩笑說,感覺确實有很多學生,努力程度把他自己都感動了。第二個誤區是,改善學習行為主要靠監管。監管很重要,這是公立學校很重要的管理方式,但是教培機構是沒有如此強的強制力的。

改善學生學習行為,應該從三方面進行:

1、建立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目标管理指标和标準

第一個關鍵詞是目标管理。所謂目标管理,就是把最終目标拆解成一個個子目标,對每個子目标進行逐一突破。很多産品設計者是沒有目标管理的思想的,他們是過程管理的思想——監控每一個動作,以确保最終目标達成。所以很多機構特别愛讓老師交各種截圖、錄音、表格,開晨晚會,但效果并不好,因為團隊大的監控難度很高,而且容易引起團隊成員情緒抵觸。(注:并不是說一個表格都不能交、一個會都不能開。關鍵是看管理動作的目的是監控落實還是總結提升)

第二個關鍵詞是指标和标準。這個指标和标準,一定是反應學生的輸出的質和量的,這點非常關鍵,很多人理解的不夠深。學是輸入,習是輸出,重複輸出一定比重複輸入的效果更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打車去火車站,你可能10次都記不住路(司機給你輸入路線信息);但如果你自己開車去火車站,你3次基本就記住了(你輸出路線信息)。我自己常用的輸出指标是上課筆記的質和量、作業的質和量、錯題整理的質和量。質指每項任務的打分,量指每項任務完成率。有人可能感覺,說了半天,沒什麼新意啊?因為學習原理在人類進化這幾萬年本來也沒什麼變化啊。量子速讀有新意,你信嗎?

2、明确教師情感作用路徑

很多人都會說,教育行業,教師的情感因素很重要。為什麼重要?如何發揮作用?在哪個教育細分領域發揮作用更大(在線教育的短闆就是教師情感因素,想清楚這點能夠有效避免踩很多坑)?如何強化?很多人是沒分析過的。在考試類教培産品設計過程中,要明确教師情感作用路徑。

第一是教師形象設計。我常講如果學生不崇拜老師,那麼他很難和這個老師學好。當然這話是有些武斷的,教師形象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親切的,也可以是負責的等。教師形象設計的效果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情感上,這種信任情感是教師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特有的,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推薦個老電影,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能》。我感覺人對機器産生感情比機器對人産生感情還難)。自帶光環的老師,如名校畢業(學而思開新城市必用高學曆老師打頭陣)、人格魅力極強(所以有老師愛吹牛逼)、知識底蘊深厚(最初一代新東方海歸名師),當然更加容易建立成功的形象,但這并不代表普通老師不能做到,普通老師有普通老師的辦法,就是靠溝通。很多時候沒做到,是因為沒意識到這點很重要。

第二是行為改善引導。在這點上,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确究竟要改善什麼,如自己的筆記問題在哪,為什麼盲目刷題效果差,怎麼樣的錯題整體才是有效的。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行為問題是不了解的。了解自己是改善行為的第一步。學生要清晰了解改善自己行為的“主軸”,形成自己的“學習價值觀”——類似的道理,為什麼每個公司都要把抽象的公司價值觀明确化,具體化?背誦價值觀條目雖看上去蠢,卻是随時對自己行為糾偏的“主軸”。

在老師的引導過程中,非常多的學生會表現出來的狀态是不認同,或假裝認同,這是非常正常的。學習知識本身都是慢的、低效的,更何況更難的改變行為呢?但是這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要做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很多老師關注授業(上課),關注解惑(答疑),但是從來不關注傳道(改善學習行為)。殊不知傳道才是從底層上解決學習問題。

第三是階段目标适應。學習行為改善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個逐漸适應的過程。所以,應該給學生設定階段性目标,并刺激學生逐一完成。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有個老師的作業提交率很低,他的反饋是,學生沒時間。其實“沒時間”大多數時候不是理由而是借口。如果機械重複“這次一定要完成作業”,便成了沒有用的廢話。更有效的做法是,給學生設置找不到借口的階段性目标,并督促其完成。比如,别人做20道,你做前三道就可以,10分鐘就可以完成;沒時間?少上個廁所就有時間了。有老師可能覺得“寫三道題沒什麼用啊”?寫幾道題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已經開始走在了改善學習行為的路上。

3、構建群體性學習環境

學習行為的改善不光是靠老師的作用,環境的影響也很大。這點大家都理解就不展開講了,就強調一點:環境中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實質的因子,不是物質的環境如教室、校區,也不是一個個沒有任何關聯的人員,而是有情感交流的同學。所以,在線教育通過強化社交過程構建群體性學習環境是正确的思路,但是一定得是熟人社交才有效果。很多大班在線産品為增強社交屬性,采取的形式是組建小班,但在刺激小班成員情感交流方面普遍做的不好。(我還見過一個奇葩的ai僞直播産品,為了怕學生孤單,把學生自己的頭像放上去和自己一起學。這tm簡直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課堂體驗了)

以上是對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一些建議。可能大家看完了并沒覺得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新東西,不奇怪,人性不變,教育原理不變。其實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已經在日常的工作中踐行上述思路了。但優質的教育産品不能隻靠老師自己的經驗積累的,如何将上述思路“産品化”是每一個傳統機構教學負責人和網校産品經理該思考的。比如網校學生聊天框真實頭像重要不重要?比如機構老師和學生家長溝通的“主軸”是什麼,如何考核溝通的階段性效果?類似的細節很多。

另外關于技術應用對教育的改進,很多人其實是走在了錯誤的路上。教育産品兜來轉去繞不過“人”這個因素,一味想用技術弱化“人”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定是錯誤的。如何用技術加強、标準化“人”在教育過程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作用,才是值得思考的。

最後想對年輕老師提一些建議。已經參加工作不代表入行,對自己的職業屬性不明确,幹多久也是門外漢。老師是什麼,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理解,我想用一個籃球隊的例子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1、經理型老師。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上課,輸出内容,其他的事情和自己沒關系,覺得自己教了學生會不會是自己的事,不想對結果負責,和學生也沒有太多情感粘性。經常有老師說“上課學了就有效果”,殊不知“學會”和“達到考試标準”是兩件事,學生在學校學6個小時,你再給他加2個小時,8小時能比6小時效果能好多少?

2. 陪練型老師。認為除了上課,更重要的是全方位、飽和式服務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比如縱容答疑(學生偶爾、有目的性、主動思考過後問一些問題是值得鼓勵的;高頻、盲目、機械問問題是思維懶惰的表現,需要幫其調整而不是縱容)、盲目加課(沒事就愛給學生加課,即使占用學生寫作業時間也在所不惜)、低效信息推送(盲目給學生發題,發視頻等各種材料,也不管學生做不做)。這個類型老師出發點有兩個,一個是銷售心理——做了這麼多,學生家長總要感動、然後續班吧?二是思維惰性,隻在自己能控制的學生輸入環節上發力,卻不想不确定性更強的學生輸出環節上如何改進。這類老師可能覺得自己也能“以量取勝”,6小時學校學習 2小時上課學習 n小時課後輔導。但是其實這個n是占用學生的“輸出”時間,是效率很低的。

3. 教練型老師。6×2=12.不懂的回去再看10遍灌籃高手。

教培行業周報大全(什麼是考試類教培産品的key)2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半杯白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