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冬作者在莫斯科
新聖女公墓大門
2015年12月15日我參觀了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公墓坐落在莫斯科西南部,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始建于16世紀。
公墓大門在繁忙的路旁
新聖女修道院不僅僅是一座公墓,還是一座文化遺産,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是來訪莫斯科的必遊景點。
卓娅墓碑(傍晚拍攝)
參觀過新聖女公墓,對我影響特别深刻的是卓娅墓碑,我是讀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書長大的,從小就非常敬佩卓娅。二次世界大戰時年僅17歲的卓娅被德軍俘虜,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被絞死英雄就義。這墓碑上的雕像就是當時卓娅臨刑時的表情與姿勢,挺胸昂頭,雙腳欲飛,視死如歸,令人震撼。
果戈裡墓地
這是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裡的墓地,20世紀30年代,一些文化名人的墓葬被遷移到這裡,在這次遷移過程中,一個驚人的秘密被發現,人們打開果戈裡的棺材後,驚訝地發現他的頭顱骨居然不翼而飛。果戈裡隻活了34歲就去世了,他寫的《死魂靈》《欽差大臣》等文學作品,荟至人口,這使他成為當時俄羅斯最偉大的文學藝術家。人們隆重安葬了他,并給他修了墓碑,當時一個極其崇拜他的著名戲劇家,巴赫魯中說服了看守墓地的修士,将果戈裡的頭骨挖了出來,藏在家中視為珍寶。當人們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巴赫魯中隻得将果戈裡的頭骨交了出來,果戈裡的家人,托人将頭骨送到果戈裡生前最喜歡的意大利時,委托人在火車過隧道時卻突然失蹤,同時果戈裡的頭骨也一起消失,成了曆史之迷。如今遷到新聖女公墓的果戈裡大師依舊沒有屬于自己的頭顱。
契诃夫
還好在果戈裡墓地旁,是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現實批判主義作家契诃夫墓地,與果戈裡作伴。契诃夫的《變色龍》《套中人》兩部作品,是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重要的藝術作品,他們的作品激勵我們要珍惜生活,要知足常樂。見到這些大師的墓碑,是我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淨化,對自己思想的一次升華。
赫魯曉夫墓碑
最有意思的是赫魯曉夫的墓碑,高3米,寬2米,黑白分明,赫魯曉夫的頭像就夾在由黑白花崗石組成的幾何形圖中間。據說赫魯曉夫家人當時請蘇聯最著名的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内,為赫魯曉夫雕塑一尊塑像,有趣的是,赫魯曉夫生前曾公開批判過雕塑家,是個對頭。家人說赫魯曉夫的遺願,雕塑家不計前嫌大度地答應了。但蘇聯當局對雕塑家出了一個難題,要求墓碑要不偏不倚保持中性,不過度宣揚并要在規定時間内完成。雕塑家也提了一個條件,任何人不得幹預我的設計,作品完成後不準改動。
黑白分明各占50%
涅伊茲維斯内在規定期内完成了塑像,墓碑塑像黑白分明,個性突出,更有意思的是黑白兩色相交的花崗石面積,看上去黑的比白的多一些,可經過精确測量,白黑兩石的實際面積真好各占50%,保持平等,保持中性,了不起啊!不愧為是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新聖女公墓内還有許許多多墓碑,有政治家、藝術家、革命将軍、戰争英雄、名人等等,形成了俄羅斯特色的墓園文化。看着這些藝術與靈魂巧妙結合的墓碑,傾聽他們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動的曆史課,感歎萬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