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NFC在智能移動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不僅可配備在智能手機、智能手表上,還能放在小小的智能手環中,而我們對它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除了可以刷地鐵卡、公交卡、門禁卡等還被各大手機廠商用做支付入口,形成各種“Pay”。NFC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我們先來看其定義,NFC(Near-file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信,又簡稱近距離通信或近場通信,是一套通信協議,讓兩個電子設備(其中一個通常是移動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在相距幾厘米之内進行通信。它又像過去的電子票券智能卡一般,将允許移動支付或支持這類系統。也可應用于社交網絡,分享聯系方式、照片、視頻或文件。具備NFC功能的設備可以充當電子身份證和鑰匙卡。NFC提供了設置簡便的低速連接,也可用于引導能力更強的無線連接。
追本溯源,NFC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别(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半導體、諾基亞和索尼共同于2004年研制開發,其基礎是RFID及互連技術。NFC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于20厘米距離内。其傳輸速度有106KB/s、212KB/s或者424KB/s三種。目前NFC已通過成為ISO/IEC IS 18092國際标準、EMCA-340标準與ETSI TS 102 190标準。此外,NFC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
每一個完整的NFC設備可以用三種模式工作:一種是卡模拟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這個模式相當于一張采用RFID技術的IC卡,可以替代現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場合刷卡、門禁管制、車票、門票等,這種方式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即卡片通過非接觸讀卡器的RF域來供電,即便是寄主設備(如手機)沒電也可以工作;第二種是讀卡器模式,即作為非接觸讀卡器使用,比如從海報或者展覽信息電子标簽上讀取相關信息,例如小米很早之前就推出過這樣的NFC卡片;最後一種是點對點模式,這個模式和紅外線差不多,可用于數據交換,隻是傳輸距離較短,傳輸創建速度較快,傳輸速度也快些,功耗低,将兩個具備NFC功能的設備連接,能實現數據點對點傳輸,如下載音樂、交換圖片或者同步設備地址簿,通過NFC,多個設備如數碼相機、PDA、計算機和手機之間都可以交換資料或者服務。
NFC功能逐漸被廣泛應用是從智能手機開始,而最早用上NFC功能的是2006年發布的諾基亞6131,智能手機最先配備的是2010年發布的安卓手機——Nexus S,而蘋果手機最早支持NFC則是2014年發布的iPhone 6。
同樣是近距離通信,NFC經常被拿來與藍牙比較。相對來說,NFC的傳輸速度與距離比不上藍牙(小于20cm),但NFC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幹擾,這讓NFC特别适用于設備密集而傳輸變得困難的時候。并且,與藍牙相比,NFC的能量需求更低,與藍牙V4.0低功耗協議類似。因此,對于移動電話或是消費性電子産品來說,NFC的使用比較方便。NFC的短距離通信特性正是其優點,由于耗電量低,一次隻和一台機器連接,擁有較高的保密性與安全性,NFC有利于信用卡交易時避免被盜用。NFC的目标并非是取代藍牙等其他無線技術,而是在不同場合、不同領域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
于是,在移動支付興起之後,依靠NFC功能的支付方式也逐漸流行起來,比如用來刷地鐵、公交、門禁等,也可用于手機廠商開拓屬于自己的支付入口,比如ApplePay、MiPay、OPPOPay等。另外,也有廠商進一步完善其連接性,作用于多設備的互連,比如華為通過NFC功能讓智能手機、平闆、筆記本電腦、電視等也能一碰即連,方便多端協作。甚至之前有傳言,NFC還可用于無線充電技術。相信在未來,NFC将會被應用于更多場景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