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的初期症狀是怎麼發生的?灰指甲在皮膚科疾病領域中是比較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約占所有甲疾病的50%灰指甲是一種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的疾病,治療周期長、複發率高,給患者生活造成較大的困擾,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灰指甲的初期症狀是怎麼發生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灰指甲在皮膚科疾病領域中是比較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約占所有甲疾病的50%。灰指甲是一種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的疾病,治療周期長、複發率高,給患者生活造成較大的困擾。
很多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灰指甲是由手足癬發展而來的。足癬也是一種真菌感染類皮膚疾病,複發率高,它與灰指甲的緻病菌屬于同一類,如果我們平常疏于治療,在反複感染的情況下,無防禦能力的指(趾)甲可能就會被感染。灰指甲初始症狀不明顯,進一步發展可能就是指(趾)甲邊緣開始出現發黃、增厚,并且旁邊的皮膚有脫皮、水疱等情況。因此有很多患者會問到,這個症狀嚴重嗎?該如何正确治療?本文為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這屬于灰指甲的哪個類型每個疾病都會有它所對應的疾病類型,而灰指甲也不例外。邊緣發黃、指甲變厚、加上旁邊出現皮癬,它所對應的是遠端側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在臨床上也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之一,大拇指較為容易出現。
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地感染到其他正常的指甲,這也是疾病加重的表現。若不積極治療,容易造成所有指(趾)甲出現感染,繼而出現侵蝕、破壞、指(趾)甲脫落。少部分人還可能會引起甲溝炎,使治療難度加大。
當前治療方式以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為主,該如何選擇呢?由于遠端側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屬于灰指甲較早的發展階段,在症狀相對較輕時,早診早治有利于提升治療成功率,早期的灰指甲臨床上以外用藥治療為主,當感染的指甲較多或甲損面積較大,醫生可能會聯合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如何合理選擇藥物及把握用法用量,可參考以下建議:
1、外用藥物:
可以說它是參與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其中就有大家較為熟悉的外用抗菌藥阿莫羅芬搽劑,還有環吡酮甲、艾佛康唑等抗菌藥物。另外,根據病情變化還可能會用到激素類藥膏(如糠酸莫米松、氫化可的松等)、免疫調節藥(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
根據中國甲真菌病診療指南中提到,阿莫羅芬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常規使用的濃度為5%,用藥後能在甲闆上形成一層非水溶性的膜。而膜中含有高濃度的阿莫羅芬,能快速滲透進甲床。繼而形成一個藥物池,并且能持續抑制真菌的活性。[1]
阿莫羅芬搽劑的用藥頻率不高,每周用藥兩次即可。到了第五周時,血藥濃度已達到飽和,此時可以調整為每周用藥一次。外用藥物的特點是使用頻率不高,不良反應較少。因此,大多數人會容易接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僅對病甲<3個、損毀率不超過50%的情況下考慮單獨使用。且需要堅持使用的時間較長,如手指甲6-9個月、腳指甲9-12個月。若病甲與指(趾)甲損毀率較高,則需要配合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另外,還有部分人群可能是手足癬引起的指甲感染。在治療過程中可考慮加用軟膏聯合治療,使用周期為4-6周。
2、口服藥物
常規選擇的口服藥物有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在治療上兩者有着一些差異。特比萘芬通常需要連續口服12周後即可停藥,食物不影響療效。而伊曲康唑則是間歇沖擊療法,即連續服用1周後停藥3周為一個療程。治療手指甲時一般需要2-3個療程,腳指甲需要3-4個療程。
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醫生的診斷,确定選擇使用哪種治療方式。由于口服藥物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症狀性肝損傷,在使用超過3個月時建議需要進行肝功能檢查。避免出現嚴重肝損傷,影響治療進程。
除上述治療外,輔助治療對于灰指甲的康複也同樣重要。如外科手術拔甲、光動力治療、等離子治療等,也可以作為一些特殊或疑難病例的治療選擇。
那麼如何判斷是單獨使用外用藥還是聯合口服藥?據診療指南提到,灰指甲數目<4個、受損甲闆<50%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外用藥物治療,如阿莫羅芬搽劑。若感染的指甲數量及甲損面積超過以上标準,或出現反複發作的情況,可以考慮加用口服藥物治療,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使用。
最後,我們該如何判斷灰指甲的治療效果呢?
大多數人在長期治療後,以為指甲恢複正常就覺得已經康複了,從而忽略了真菌隐匿性較強,在停藥後往往導緻複發加重。目前甲真菌病療效判定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新長出的指甲已恢複正常、甲真菌檢查為陰性。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情況下,可判定為臨床治愈。
總結:灰指甲作為皮膚科常見的甲真菌病,具有傳染性強的特點。合适的治療藥物加上個人衛生習慣的形成可以降低傳染率和減少複發。但這注定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那麼您會願意釋放多少耐心去維持治療呢?
參考文獻:
1、 中國甲真菌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中國真菌學雜志,2022,17(1):1-7.
2、 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甲真菌病進展.中國真菌學雜志,2018,13(4):114-11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