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講述了他的成長過程,讀完他的三部曲總有一些方面會留下較深的印象。
沙皇時期的俄羅斯民衆生活艱辛,皇權貴族地主治下的奴隸和商販日子過得悲悲戚戚。高爾基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過的,在他的父親去世後,母子倆無法在當地生存下去,于是,投靠了外公家。
高爾基最早讀的書是在教會學校上學時讀的《聖經》,說是上學也不過在學校待過短短的一兩年時間,他的知識積累更多的是因為喜愛閱讀。
鄰居家的女孩喜歡讀書,和那個比他年長的女孩經常在一起讀故事書,兒時玩伴的喜好總會相互影響;在親戚家做工期間,甯願多做一些工作以換取閱讀的權利,有時也為他們讀書讀報;最好的閱讀機會是分别遇見過兩位喜愛閱讀的鄰居女士,她們有很多的書并願意借給高爾基看,有時候還和他一起聊聊書中的内容,漸漸影響着高爾基對世界的認知。
貧窮和艱苦的時日裡喜愛閱讀的高爾基依然進行了大量的閱讀,歲月靜好的當下能安靜地讀書的确是很幸福的事情,很多時候幸福的感受也是可以在對比中出現的。
讀高爾基的自傳系列多少對一個民族也會有所了解,當時的俄羅斯男人經常喝得醉醺醺,打老婆的事就像是習俗一樣正常,高爾基的兩個舅舅醉酒後差點把姐夫淹死,外公也照樣會打外婆,年紀大了也沒有心慈手軟,戰鬥民族的說法可見一斑。
高爾基筆下的外公是開染坊的,兒子們分家後就失去了染坊的生意,原因是被兩個兒子分掉了。外公的日子越過越貧窮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如果他願意聽明事理的外婆的話也許晚景就不那麼悽涼。
高爾基的大學依然缺衣少食,其實根本沒錢上大學,不過是為生存奔波忙碌,那期間經常去參加集會更多的理由是可以果腹,也能借到一些書讀。
巴爾紮克的《貝姨》裡有一段對波蘭人的描寫,他們意志力強大,在因為戰鬥需面臨的死亡時顯得比别的民族更加坦然,但在大局的掌控上卻有嚴重的不足。他們很像俄羅斯人的方面是也愛喝醉,打起架來不要命,在文學和藝術方面常常顯得才華橫溢。《貝姨》裡的雕塑家是波蘭人,有着天才般的藝術才華,巴爾紮克正是在描寫雕塑家時對波蘭人做出了他獨特的評價。
優秀文學作品的流傳讓許多遠去的偉大作者的思想依然存在,閱讀仿佛就像我們在與那些偉人交談,傾聽他們獨到的見解,他們優異的才華和坦誠的内心世界也通過書籍而被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曆代的經典名著能流傳至今意味着幾百年前的作者至少在人文方面和今天的價值觀相近,有的甚至是超越,何況,在那些作品裡也能讓我們看到當時的社會場景。
文明的點滴積累順應着時間的長河,那些書籍裡,留存着人類寶貴的精神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