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0日17點45分,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将揭開面紗。
據諾貝爾官網顯示,由于此前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未舉辦授獎儀式,今年的諾獎得主将與2020年、2021年諾獎得主一起參加12月的頒獎儀式和晚宴。也就是說,三屆諾獎得主将同台亮相。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統計看到,根據“引文桂冠獎”這一諾獎風向标,60餘人或成為潛在諾獎得主。其中,宏觀經濟學方面的羅伯特·巴羅可謂熱門人選,但也是一位長期“陪跑”學者。其是引文桂冠獎2002-2005年時預測的諾獎得主之一,與其同一時期獲得引文桂冠獎的經濟學家基本都已摘得諾獎。
此外,諾獎官網顯示,從1969至2021年,53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共授予89位獲獎者。其中,25次為單人獨享,20次由兩位獲得者分享,而截至去年,僅有2位女性曾獲此殊榮。
諾獎風向标:8人摘得今年“引文桂冠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國家銀行于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設立的額外獎項,獎金也源于瑞典央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對諾貝爾基金會的捐款。
諾貝爾獎并不公布候選人。諾貝爾獎基金會規定,提名者和被提名者的所有相關信息都必須保密50年。并且,諾獎對于獲獎者的理論提出時間或貢獻做出時間并沒有限制,因此,諾貝爾獎一直很難預測。
自2002年起,科睿唯安頒布的“引文桂冠獎”一直被視為諾獎風向标。截至今年諾獎頒布前,已有64位引文桂冠獎得主摘得了諾獎。
據了解,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分析師每年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
從經濟學來看,2022年引文桂冠獎頒給了包括麻省理工、南加州、倫敦經濟學院等在内的8位經濟學教授獲獎。
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哈裡斯公共政策學院詹姆斯·A.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三人的獲獎理由是對政治和經濟機構在塑造國家發展中作用的深刻分析。
據了解,一項于2011年針對衆多經濟學教授的調查顯示,阿西莫格魯位列“最喜愛的在世經濟學家”第三位,僅次于克魯格曼和曼昆。
此外,美國聖塔菲研究所研究教授塞缪爾·鮑爾斯(Samuel Bowles)和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系名譽教授赫伯特·金蒂斯(Herbert Gintis)則因為“提供證據和模型以擴展對不僅包括自利,還有互惠、利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社會合作等經濟行為的理解”獲獎。
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美國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社區福利項目聯合主任理查德·萊亞德(Richard Layard)和英國考文垂華威大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教授安德魯•奧斯沃德(Andrew J. Oswald)獲獎理由為“因對幸福和主觀福祉的經濟學分析的開創性貢獻”。
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獎級别。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仁貴表示,從長期累積來看,引文桂冠獎相當于一個數據庫,不少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出于引文桂冠獎,比如,2013年至2021年(除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絕大部分都在引文桂冠獎的名單之内。引文桂冠獎并非是對當年諾獎的預測,可能是一段長時間的預測。也就是說,諾獎潛在得主的名單會再次擴容。
不過,李仁貴認為,結合研究方向來看,2022年引文桂冠獎經濟學方面獲得者,今年獲得諾獎的可能性不大。
潛在諾獎得主有哪些?
貝殼财經記者統計看到,截至目前,引文桂冠經濟學獎已先後有56組、共計100位經濟學家入選。除21位引文桂冠獎得主已獲諾獎,至少12位引文桂冠獎獲得者逝世外,目前60餘位學者達到諾獎級别。
其中,宏觀經濟學方面的羅伯特·巴羅可謂是諾獎得主熱門人選,但也是一位長期“陪跑”學者。據了解,巴羅被認為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截至2016年3月,經濟學研究論文項目将其評為全球第五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與此同時,巴羅也是引文桂冠獎在2002-2005年時預測出的諾獎得主之一,與其同一時期獲得引文桂冠獎的經濟學家基本都已成為諾獎得主。
菲利普·阿吉翁也是諾獎大熱人選,其是“内生增長理論”的領軍人物,“熊彼特增長範式”的創建者之一,被視為法國諾獎級别的經濟學家。此前,内生增長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保羅·羅默曾于201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了解,有着“小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的克拉克獎得主,也被視為是諾獎潛在候選人。包括曾因對收入不平等研究的凱文·墨菲,2005年獲得克拉克獎的德隆·阿西莫格魯,以及在博弈論方面作出較大貢獻的大衛·克雷普斯近年來呼聲較高,這三人同樣是引文桂冠獎的獲得者。
從女性經濟學家方面來看,業内人士此前告訴貝殼财經記者,諾貝爾經濟學獎潛在獲獎者包括安妮·克魯格,克勞迪娅·戈爾丁和南希·斯托基,其中,前兩位均為引文桂冠獎得主。
李仁貴表示,從1947-2022年,44位學者獲得克拉克獎榮譽,其中14位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過,由于克拉克獎和諾獎評獎機制存在差異,早期克拉克獎得主與諾獎的關聯度較高,從2000年以來,諾獎得主鮮少出自克拉克獎。
52年僅兩位女性得主,諾獎平均獲獎時滞35年
貝殼财經記者統計諾獎官網看到,諾獎官網顯示,從1969至2021年,53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共授予89位獲獎者。其中,25次為單人獨享,20次由兩位獲得者分享,8次由三位獲獎者分享。
從年齡來看,最年輕的得主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埃絲特•迪弗洛,2019年獲獎時為46歲,彼時,埃絲特•迪弗洛與其丈夫阿比吉特·班納吉以及哈佛教授邁克爾·克雷默共同獲得諾獎,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而數據顯示,包括埃絲特•迪弗洛在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僅有2位女性,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其于2009年獲獎,主要研究政治經濟學,為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此外,最年長的得主是裡奧尼德·赫維茨,2007年獲獎時已90歲,他也是所有諾貝爾獎項中最年長的獲得者。
89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美國國籍仍占據絕對優勢,獲獎者多來自各國知名院校。其中,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捧得最多諾獎,另外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也與諾獎得主淵源頗深。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情結久已,為何多年來還未有國内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經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主席的阿瑟•林德貝克此前指出,評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所依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在幾十年前所作出的。就經濟科學來說,有些理論很難在短時間内看出效果,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去檢驗。
諾獎評審主席斯特倫伯格也曾表示,研究的發生和最終獲得承認和獎勵中間,隔着一定的時間鴻溝。比如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的研究貢獻分别在1994年和1990年以前。而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美國學者在經濟理論界的話語權更大。那段時期之後,也關注到中國經濟理論學者崛起,但離獲得承認和獲獎仍需假以時日。
李仁貴分析稱,諾獎得主及其研究之間存在一定滞後,平均獲獎時滞35年,不少諾獎得主榮獲諾獎的研究都是在30歲-40歲的黃金年齡取得。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