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莆仙方言稱之為
“五日節”
民間流傳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劃)龍船”的順口溜是對莆田端午節習俗的精确注解
1
初一糕
圖片來源網絡
莆田“五日節”初一吃米糕的習俗古已有之。古時,四、五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當地農民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做糕,祈望農田豐收,生活節節高。
2
初二粽
初二粽,粽子是莆田人過端午必不可少的美食。青綠的粽葉包裹着飽滿的糯米,再加上幾粒花生、豬肉條和香菇等,用馬蓮草一捆,一個棱角分明的鹹粽子就包好了。粽子的品種還有很多,蜜棗棕、豆沙粽、蛋黃粽、海鮮粽等等,總有一款是你心水的。
3
初三螺
初三螺,按照莆田民間傳統,這螺原先指的是麥螺。六月正是麥螺盛産的季節,味道鮮美,成為莆田人喜愛的一道傳統美食,但近年來由于受赤潮影響,污染麥螺引發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大家紛紛改吃其它螺類來替代麥螺,初三吃螺、清熱消暑的傳統習俗依然在沿襲。
4
初四艾
初四艾,艾又名艾蒿,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驅蚊蠅、祛病災、保安康。每逢端午,市民争相購買回家,各家在灑掃庭院之後,在門窗上插挂艾草葉,以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祈保全家安康。
5
初五扒龍船
初五扒龍船,賽龍舟曆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相傳,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影。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如今,劃龍船也是最具特色的端午節活動,莆田南北洋平原溝渠縱橫、河面寬闊,具備劃龍船的良好條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