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

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8 06:17:05

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大棗為我 國南北各地常見的一種果品 中 醫臨床應 用 大 棗 已有幾 千年曆史 二 千多 年前我 國 中藥學專著 《 神農本草經 》 已有大棗藥用功 能 的記述 , 曆代 醫家在臨床 實踐 中 不斷 有所發展 , 應 用 範 圍也愈來愈多 漢代 名醫張 仲景 的一部 《 傷寒論 》 述及大棗 的療 效功 能不下四十次 , 可見棗之為 用大哉 本文僅就大棗的營養功能及食療 應 用 簡述如下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大棗的妙用除了煲湯)1

大棗的吃法與作用及禁忌

大棗為我 國南北各地常見的一種果品 。 中 醫臨床應 用 大 棗 已有幾 千年曆史 。 二 千多 年前我 國 中藥學專著 《 神農本草經 》 已有大棗藥用功 能 的記述 , 曆代 醫家在臨床 實踐 中 不斷 有所發展 , 應 用 範 圍也愈來愈多 。 漢代 名醫張 仲景 的一部 《 傷寒論 》 述及大棗 的療 效功 能不下四十次 , 可見棗之為 用大哉 。 本文僅就大棗的營養功能及食療 應 用 簡述如下 。

一 、 補脾和 胃

大棗性溫 , 味 甘 , 色赤肉潤 , 具有補脾 和 胃功效 , 為 補益脾 胃良藥 。 性溫者益氣 , 味甘者補中 , 《 内經 》 有 “ 裡不足者 , 以甘 補之 , 形不足者 , 溫之 以氣 ” 一說 。 《 神農 本草經 》 載大 棗 “ 安 中養脾” , 《 長 沙 藥 解 》 “ 大 棗之補土 , 補血 以化氣 , 是 以偏補 脾精而養肝血 , 凡 内傷肝脾之病 … … 非此不 可 。 ” 凡此種種均說明大 棗養氣補血功效非 同一般 。

曆代 醫 書記載大棗 的食療作用 頗多 , 宋 代 醫學 巨著 《 聖濟總錄 》 補益門有 “ 大棗 丸 ” 一 方 , 方 中選用 大棗 四升 , 将大棗蒸熟 後 , 去掉皮 、 核 、 研成膏 , 另選 熟艾葉六 兩 , 杏 仁二兩 , 半夏二兩 , 人參四兩 , 共研 細末焙幹, 用 棗膏拌 勻 , 制 成梧桐子大 的丸 劑 , 空腹用 米湯送下 , 可 以 “ 補脾 胃 , 悅顔 色 , 長肌進食 。 ”

《 聖濟總錄 》 脾藏 門還載有 “ 七棗湯 ” , 方用 厚樸 , 幹姜 、 炙甘 草 、 烏頭 、 襪香子 、 益智仁 、 縮砂等七味藥 , 搓如麻豆 , 每 次 服用前 , 取二錢七 約 克 與水一盞碗 , 将大棗七枚 , 破開去 核 同煎 , 可治療 “ 脾 胃 虛冷 , 臍腹疼痛 , 吐 瀉不定 , 裡急後重 , 腸 中虛 鳴 , 水谷不消 , 不下飲食” 等症 。 及至 清代 , 河北名醫張 錫純将此 類藥物 制成糕 點 , 便于病人服用 , 為我 國現代食療 食 品的發端 。

《 醫學衷 中參西錄 》 有 “ 益脾 餅” 一方 , 選用 白術 、 千姜 、 雞 内金焙熟研 末 , 再将大棗蒸熟搗泥 , 與上述三藥調勻 , 制作成餅 , 在火上炙幹 , 當點心食用 , 治療 脾 胃濕寒等症 , 效驗甚著 。

二 、 生津潤燥

《 神農 本草經 》 謂 大 棗主 “ 少津液 ,、 身 中不足 , ” 即述大棗生津潤燥功 能 , 漢代 張仲景 的桂枝湯方劑無一不用大棗 , 因桂枝 湯原為表虛 , 表虛 患者 多有 自汗 , 自汗有傷津液 。 然表虛必解表 , 解表又必發汗 , 于 是 産生 “ 虛虛 ” 的矛盾 , 因之張仲景 在方劑 中 提 出以大 棗來補 偏救弊 。

黃元禦在 《 長 沙藥 解 》 一書 中說 “ 桂枝湯開經絡 而洩營郁 , 不 以大 棗補其 榮 陰 , 則 汗 出血亡 , 外 感去 而 内傷來矣 , 故 仲景于 中風 桂枝諸 方 皆用 之 , 補洩并行之法 也 。 ” 由此可 見大 棗 生津潤燥 的功能是确切 無疑 了 。

古來采用 大棗生津 潤燥 的 食療 方 劑 較 多 , 如唐代 孟洗 《 必效 方 》 載 有 “ 治咳 嗽積 年不疾者 , 胸隔 幹痛 不利 , ” 用 食若二分 , 酥一雞子許 約 克 , 大 棗七 枚 “ 一 , 檔 中煎令酥盡 , 取 棗去皮 食之 。 ” 按 咳嗽積年 不瘩 , 必傷 肺 陰 , 肺 中津液 虧虛 , 緻使胸隔 幹痛不 利 , 孟洗選 用 了大 棗和酥 , 均取其 生 津液 , 潤燥咳 的功能 。 宋 代 《 太平 聖 惠方 》 也載 有一 則類似方劑 , 隻取大棗 和酥兩味 , 盡 收 滋潤之效 , 不僅可治療 積年咳 嗽 , 還可 治療 “ 傷 中筋脈 ” 、 “ 急 上氣 ” 等 失 津少液 病症 。 又如 張 仲景 “ 甘 麥大 棗 湯 ” 專治療肝 郁化火 傷 陰 , 緻 内髒 陰液不足 而發 的 髒躁 證 。 甘 麥大 棗湯 中甘草 、 大麥 、 大棗 均 系 日 常食 品 , 小 麥 養心液 , 安 心神 , 大 棗 、 甘草 甘潤補 中緩 急 。 此三 味 合則成妙 用無 窮 , 成 為 中醫食療 方劑 。

三 、 調和營衛

調和營衛是中醫 重 要 的醫療途徑 , 張 仲 景 《 傷寒論 》 中的桂 枝 湯則是為 解肌發 汗 , 調 和營衛 的第 一方劑 , 史 稱 “ 群 方之冠 , ” 桂枝湯 由桂 枝三 兩 、 芍 藥三 兩 、 生姜三 兩 、 大 棗十二枚 、 甘 草二兩 組成 , 按此 方 劑 内 容 , 除 芍藥外 , 其 餘 四 味均 為古代飲膳調味 品 , 所以自古以來又 有 “ 醫食 同源 ” 之理 。

張仲景 使 用大 棗 極有講究 , 凡論 及 方 劑 , 生姜 多與大 棗為伍 , 清鄒澎 的 《 本經疏 證 》 中說 “ 《 傷寒論 》 、 《 金 匾 要略 》 兩 書 , 用 棗 汁五 十八 方 , 其不與 姜 同用 者 , 十 一 方而 已 , 大 率姜 與棗聯 , 為和營 衛 之 主 劑 , 姜 以主衛 , 棗 以主營 ” 一 。 ” 大棗 調 和營衛 的功 能 , 在食療方面 的應 用 , 近年來 已有 了一 些 嘗試 , 如 揚州 中藥廠 制做 的 “ 祛寒姜棗飲 ” , 即有發 表散寒 , 溫 中和 胃的療效 , 又 具有營 養飲料特點 , 為藥 物飲料化開 拓 了新 的途 徑 。

吳 熙編著 的 《 婦 女 病飲食療 法 》 一 書 , 也介 紹 有 “ 姜 棗紅 糖 湯 ” 、 “ 姜棗花椒 湯” 等大 棗食療 方法 。 這 些飲料化 的方劑 , 改 變 了良藥 苦 口 缺陷 , 服 用方便 , 易于 為患 者接受 。

四 、 益氣調藥

《 神農 本草經 》 記載大 棗 “ 補 少 氣 · · 一 久服輕身長年 ” , 所謂 “ 少氣 ” , 系 指 語 言 無力 , 呼吸微弱 , 氣少不足 之意 。

大 棗補氣 功 能不 同于參 蔑之類 , 中醫 一 向視大 棗為 清 潤補 品 , 其補而不燥 , 益 而不膩 , 尤益 一 于慢 性病患 者服用 。 《 醫學 衷 中參西錄 》 載 一 馱 案 , 謂 有一年屆五 旬患者 , 身體赢弱 , 飲 食 減少 , 日益消瘦 , 一派氣虛 證候 , 後遵 張 錫 純之囑 , 每 日服食 大 棗數十枚 , 當 點心 食 用 , 日久天長 , 飲食 大 增 , 身體 日益強 壯 。 此 即為 《 大 明本草 》 所述 大 棗 “ 補五髒 , 治 虛損 ” 之益氣功 能 。

用 大棗制成食 品有補氣 生津 , 益脾 和 胃 等療效 , 清代 名醫張錫純 曾用大棗六斤 , 生 姜一斤 , 共 同上鍋蒸熟 , 搗成泥狀 , 加 入桂 枝 細末三兩 , 炒 熟麥面一斤半 , 和 勻捏 成小 餅狀 , 置 爐 中烘幹 , 制 成 點心 。 大棗還有調 和諸藥 功效 , 可減低消除 或 抑制 某些藥物毒性 、 烈性 和峻 性功能 。

《 傷 寒論 》 中有 ,’ 十棗湯 ” 方 , 是 一 首 逐 水 峻 齊 , 方 中選 用 了大 棗十枚 , 用 以調 和諸 藥 。 《 本經疏證 》 解釋說 “ 十 棗湯 用藥過 峻 , 恐 不持 瀉去 其飲 , 将盡 人 之津液 青洩之 , 故 以棗約 束營氣 而存津液 也 。 ” 以大 棗 調和藥 性的方劑 不勝枚舉 。 根據大棗 調 和諸 藥性 的 特點 , 人們可 以在很多食品制作工藝中拟定 方劑 , 适當配伍 , 制 出有營養療效的很 多食 畜 日此

本文來自——哈毅. 淺談大棗的功能及食療應用[J]. 食品科學,1984,03:59-6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