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3 21:23:28

這是宸媽2022年發布的第32篇原創内容

全文共計2163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對哲學有基本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哲學的經典三問: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1

哲學三問

康德說哲學最主要的問題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要探尋的是我們能夠知道什麼,第二個方面是我們能夠做什麼,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能夠希望什麼。

抛開哲學的外套,實際上這三個問題的思考對每個普通人都是有着極其有價值的思考空間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他當然有他的思考背景,可是于我們而言,如果能夠認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積極的探索自己的内在自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在是什麼樣的,自然也就很容易看清楚我們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也就能夠更順利的達到自己的期望目的地。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2

《内在自我》封面

讀2015年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的休·麥凱的心理健康科普書《内在自我:發現真實自我的樂趣》(後稱《内在自我》)一書,讓我有着太多的共鳴。書中寫到的很多内容都是我在咨詢中反複出現的情結,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心理健康哲學書。

休·麥凱是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有近60年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經曆。他在社會研究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已被澳大利亞衆多高校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并被選為新南威爾士皇家學會會員。

内在自我被看見了,心就很容易滿足了。

審視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内在自我,自在喜樂自然就能更順遂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内在自我》一共有5個章節。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3

目錄

第一個章節麥凱詳細的解說了“何為自我”;接着在第二章麥凱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躲避自我”;第三章分别解說了包括“瘾”、“志向”等20個“我們首選的藏身之所”,深度剖析了日常我們躲避自我的20個“借口”;第四章鼓勵我們“向内探索”;最後的第五章呼籲我們應該“停止逃避”,應該勇敢積極的去面對我們的内在自我,重啟我們的心理健康。

何為自我?

青春期的孩子在不斷的試探和挑戰中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成年的我們在某一天突然内心想要改變現狀,做一個更忠于自我的人……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4

内頁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自我?真實的自我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們的“個人身份”源于社會建構。正如同“國家身份”的概念離開其他國家就毫無意義一樣,我們的“個人身份”也想要其他社會個體作為參照我。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5

内頁

我們的本質自我基于人類共同的人性,我們會有一些人類通用的相似性極高的品行。但是讓我們和他人做出區分的,在熟悉的親友面前張三是張三,李四是李四,絕不會混淆的原因是我們與他人在外貌、言談舉止、個人觀念等各方面的對比和區别,每個人都有專屬于自己的個性,而這些最終定義了我們的身份。

社會身份是我們自我的外在表現一部分,在我們的内在,還有一部分不怎麼對外示人的,也需要你自己很多時候都未曾察覺的内在自我。

社會身份并不全部來自外在,而“真實的自我”也不全部産生于内在,我們不斷塑造他人的同時,也在塑造我們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逃避自我?

電影《1984》裡,主角溫斯頓·史密斯有一句經典台詞:“如果你想要保守一個秘密,就必須向你自己隐瞞它。”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6

内頁

我們逃避自我的真實原因其實是一個我們不敢面對的問題:如果我成為真正的自己,我需要付出什麼?

我們一直在逃避,不敢面對自己真正的内心,其實是害怕,也是不想打破現狀,現狀這個溫室區,讓我們足夠舒适。

如果你無處可藏,你将無所畏懼。

終究會有一些人,會在一些時間節點上,讓自己無處可藏,不得不無所畏懼的去面對自己的内在自我。

我們會有哪些逃避自我的借口?

沒有讀《内在自我》之前,我沒有意識到成瘾心理、志向遠大、焦慮、傲慢、忙碌、自滿和确信感、幻想、宿命論這些看起來和内在自我完全沒有關系的心理症結會是自我逃避的借口。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7

内頁

可是在讀完第三章對這20個“藏身之所”的詳細剖析後,尤其是綠色文字的案例解讀,讓我找到了很多在日常咨詢中有着極多共鳴的案例,這些個案失衡的心理症結背後其實正是逃避自我呀!

比如“忙碌”這個借口,是現代社會中很多現代人都會使用的。

工作太忙了,所以沒有時間停下來休息。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8

内頁

沒時間散步,沒時間閱讀,玩是不可能的,甚至喝咖啡的時間我們都忙着回手機信息顧不上和對面坐着的人說話……

真的有那麼忙嗎?還是你隻是讓自己時刻保持着“忙”的狀态,避免去直面自己的内在自我?

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讓自己放松,去真正的思考你是誰?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了?

我們應該怎麼成為更好的自己?

積極的向内探索,任何時候開始也不晚。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9

内頁

我贊同麥凱在書中的觀點:“生活從40歲(或50歲,或60歲)開始”

人到中年,對于向内探索我一直是積極主張的,去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去直面自己每一個害怕的情緒背後的真實内在心理,去理性的分析自己拼命想要證明的到底是什麼,更要去透過行為分析我們到底在彌補什麼?

一個充沛的内在自我其實不僅僅是與我們自己有關,更是和每一個和我們有着極深互動的身邊人有關,要做一顆小太陽,自身擁有不斷迸發的能量,還能溫暖你身邊的人。

關于心理自我調節的書籍(勇敢面對真正的内在自我)10

火花的溫暖

現代心理學中反複強調愛的能量,我愛故我在。

通過愛,我們學會愛;通過愛,我們可以更勇敢的探索自己的内在自我。王陽明講知行合一,一個人如果能夠達到知行合一,ta的内在自我足夠充盈,遇事自然就能積極向上,不逃避,不藏匿,簡單靈動,擁有無比強大的心理能量。

我是宸媽,2021年讀書247本、一周至少讀4本書的讀書人。關注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關注、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系本人,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