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頭腦聰明人的表現

頭腦聰明人的表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9 21:50:25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古人講,“和以處衆,寬以接下,恕以待人”,這是君子風範。一句話,做人要寬厚大度,待人要寬容和善。正所謂“最愛聰明藏渾厚”,聰明不失忠厚,寬厚又不失智慧,這樣的處世哲學應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

《史記》裡講,漢文帝時期有一個郎官叫直不疑,3個人同住一個宿舍。有一天,“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不疑”。面對猜疑,直不疑有口難辯,隻好“買金償”。沒過多久,“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慚,以此稱長者”。應該說,同事之間産生誤會在情理之中,而直不疑的做法則是常人難以做到的,無愧于“長者”稱号。

東漢時期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據《後漢書》記載,南陽有一個叫卓茂的小官員,“性寬仁恭愛”。有一次出行,有人看到其車馬,說是自己遺失的馬。茂問之:“子亡馬幾何時?”對曰:“月餘日矣。”卓茂養這馬已經多年,知道此人認錯了,也不辯解,“默而與之,挽車而去”,并回頭說:“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過了一段時間,“馬主别得亡者,乃詣府送馬,叩頭謝之”。

很多時候,面對毫無根據的誤解、空穴來風的猜疑,有過錯的人尚且極力推卸責任,更何況清白無辜之人?而直不疑和卓茂甯願背黑鍋,也不去聲嘶力竭地解釋、面紅耳赤地争辯,反過來對猜疑者“一笑而過”,可見二人真是心胸寬廣、為人豁達。這種“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品質,更是尋常人難以企及的。

《南史》就記錄了面對同樣的“誤解”時,采取不同處理方式的兩個人。劉凝之和沈驎士穿的鞋,都被鄰人誤認為是其丢失的,二人也都沒有多說話,“即與之”。等到兩個鄰人分别找到丢失的鞋子并送還時,二人的态度卻大相徑庭,劉凝之“不肯複取”,而沈驎士則“笑而受之”。文章的結尾得出結論:此雖小事,然處世當如驎士,不當如凝之也。可見,深奧的人生哲理往往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之中。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有時候,面對“誤解”默不作聲、忍辱負重,坐等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不僅常人難以做到,而且也并非有效對策。如果能夠通過機智巧妙的言行進行應對,一句頂一萬句,無招勝有招,化解誤會,捐棄前嫌,更值得稱贊。

這裡還得說到直不疑。因為“狀貌甚美”,有人就聽虛責響、視空索影,诋毀其“盜嫂”,說其與嫂嫂關系暧昧、有私情。針對這一陰毒的損招,直不疑僅說了四個字:“我乃無兄。”既無兄長,何來嫂嫂,既無嫂嫂,“盜嫂”之事又豈能發生?寥寥四字,一語中的,清者自清。與直不疑遭受同樣污蔑的還有“美丈夫”陳平,隻不過他對“盜嫂”毀譽進行了無力且不當的辯解,結果越描越黑。“無兄盜嫂”,這個成語可謂曆史上一語攻破謠言的完美注腳。

誠然,有些謠言會一攻就破,甚至不攻自破,但有些讒言與诋毀就沒那麼簡單了,錯綜複雜、機關算盡,處理不當可能會丢掉身家性命,必須講一點技術和戰術。《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的王緒、王國寶是從兄弟,都受重于位高權重的司馬道子,二人聯合造謠中傷殷仲堪。殷自然害怕,就求計于王東亭。王獻上“反間計”:“卿但數詣王緒,往辄屏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表面上是“密談”,實則是做做樣子。果然,王氏兄弟相互猜疑,讒言終止。

網上有句流行語叫:“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遭人曲解、被人誤解以緻“剪不斷,理還亂”時,不妨學學古人的應對态度和做法。寬容一點、大度一些,退讓一步、忍耐一分,擦亮理解之窗,敞開包容之門,講求處理之道,就能洞悉生活之真,弘揚人性之善,回歸生命之美。

頭腦聰明人的表現(最愛聰明藏渾厚)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