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15:17:22

“曉書館”仨字錯了倆,你為何還要在哪裡硬裝?


作者:枯木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1

近日,關于高曉松擔任館長的“曉書館”在南京開館。沒想到,有網友卻發現館名題字中仨字錯了倆,“曉”明顯錯誤,右下“兀”寫作“元”, “館”字寫成提供飲食的“館”,于是善意的提出批評:“建立圖書館傳播文化是天大好事,這一烏龍能避免就更完美了。”。


本來寫錯字就是一個小事,然而放到名人身上,就完全變了味,題寫館名的本人并未回複,其他人倒是吵得甚嚣塵上,褒貶不一。一些“專家”認為,針對“曉”字多一劃,古人在書法中經常多一筆或者少一筆,而“館”字通用,因而不存在錯誤。而許多網友則認為,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大家寫字随便多少筆畫,天馬行空,那麼漢字規範就失去了意義。當然,還有上綱上線的,某位“篆刻家”,則認為是“網友如此挑刺,有點為凸顯有文化找茬了。”。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2

那麼,究竟是不是“文化找茬”?這個題名正确不正确?我們就來分析分析。所謂的書法,是我們華人有了文字以來,經過漫長曆史逐漸形成的一門藝術。書法藝術有着一定的規則,講究結構章法,即便是草書,變換錯綜複雜,狂亂之中透出美感,為了筆勢流暢,略有簡約,然而也要虛實相生,并非随意為之。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3

然而,我們研習觀摩古代書法,有時候會發現有缺筆少劃或多筆多點的現象。這有兩種因素,第一種是古人書寫時一時筆誤,然而書法寫就,無法修改,随之傳世,這種情況不多,但是存在;另一種是故意為之,諸如杭州嶽飛墓前的“精忠報國”四個字,而“國”字少寫了一點,代指江山尚未收複,以激勵後人;猶如山東曲阜孔府大門上有一副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頂上無點,寓有“富貴無頂”之含義。諸如此類,還有不少。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4

反觀“曉”字,非簡非繁,若依繁體字,則是錯誤,若依簡體字,多了一筆,依然不對,況且不是草書,自然和故意為之相挂鈎。難道書寫者另有含義?然而想來思去,似乎并未,如果有也隻能是“多此一舉”的貶義。看來說是筆誤更為妥帖。


再說“館”字。在漢字沒有施行簡寫标準以前,繁體字“館”字有兩種,涵義完全不同。一種是“館”,從食,專指供宿供膳,所以從“食”;另一種則是“舘”,屬于房舍住所一類,供遊覽眺望、起居、講學、宴飲之用。“舘”可以包含“館”,然而“館”則僅指食宿場所,自然不能混用,1956年内地施行《漢字簡化方案》後,二者都用“館”字代替。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5

書寫者張大春是我國台灣省作家,沒有簡化字一說,因而用繁體字無可厚非,可是作為圖書館,用“館”就是明顯錯誤了。況且,如果全用繁體字也就罷了,可是三個字“曉”字為簡體的錯字,後兩個字為繁體,還有别字,簡繁混用,不倫不類,似乎不夠嚴謹,過于草率,尤其是作為一家以提供知識閱讀的圖書館,更不應該。


更何況,現在提倡“識繁用簡”,或者在不同方面采用不同形體,諸如在書法上用繁體字,繼承傳統文化,以彰顯漢字之美;在工作學習中使用簡體字,方便快捷。這本來沒有沖突,不過要是混用就有點不倫不類、肆意賣弄了。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6

雖然書寫者并非是專業的書法家,隻是一個作家,不過仨字錯倆,也隻能說書寫者仍然需要加強文化學習,提高文化素養,并不能用其他原因來搪塞。當然,這位作家并未回應此事,反而是館主高曉松回複了:“張大春兄寫的。大師不拘泥。之前寫“雜書舘”就不是這個“館”。曉島又是另一寫法。随心随意,我喜歡。”。


看得出高曉松是替書寫者辯解,并認為“大師”“随心随意”,沒有錯誤。高曉松作為知名音樂人,經常被人譽為“才子”,可是才子并非樣樣精通,如果要談音樂,我們不能否認高曉松确實有才華,并且有一定知名度,然而其他就不敢恭維了。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7

可是我們也看到,這位知名音樂人,非要跨界“縱橫論道”,以彰顯自己“才華橫溢”,又是擺家世,又是談經濟,又是搞文化,又是說曆史,好像是舉世難得的全才,拿個扇子就以為自己是“諸葛今亮”,這就有點沽名釣譽了。就好像前不久某位演員,非要把自己包裝成專業性強的“建築師”,曬出所謂的“建築大師獎”,結果事件反轉,被網友一頓猛批,搞得灰頭土臉,人設崩塌。


當然,網上也有另一種論調,那即是有人評論,就一兩個錯字,非要吹毛求疵,吃飽了撐的?這種觀點雖然極少數,可是如此陰陽怪調,我感覺到也有必要進行批駁。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8

《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三人行必有我師,誰也有失誤的時候,也有不懂的知識,知錯能改,這是中華傳統美德。本來出現錯誤,虛心接受,坦然認錯,不失君子風采,最怕的是迷而不返,固執己見,頑冥不化。



可是如今現實中,有很多名人和“專家”,面對錯誤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滔滔不絕,振振有詞;為了一點臉面強詞奪理,以勢欺人;更有甚者,拍馬溜須者甚衆,本尊尚未回應,阿谀者就開始“引經據典”,替犯錯者找到“遮羞布”。諸如以前知名校長念(識)錯字之類,立刻就有一批幫腔作勢者為之維護;一些名人演員更是錯别字頻出,可是腦殘粉依然趨之若鹜。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9

其實,這折射出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浮躁的社會心态,在快節奏的社會,功利性太強,不少人做事輕浮,急功近利,追求虛榮,不求甚解,沽名釣譽,招搖撞騙,這對社會公序良俗形成了一種嚴重的殺傷力。


而社會大衆則更有一種對名望盲目崇拜的心理,諸如認為隻要是專家講話就是真理,隻要是名人的舉動就是潮流,隻要是名校裡面全是才子,隻要是明星就是光鮮亮麗,隻要有名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天文地理,樣樣精通……,這些都是社會浮躁的後遺症。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10

其實不然,在現實中打臉的事件接二連三,不勝枚舉。就拿一些明星演員來說,生活糜爛,作風鄙陋;一些專家缺乏主見,随風擺柳;一些名人滿嘴胡謅,當場獻醜;而所謂知名院校的“才子”、“才女”,不過是沾了招生便宜,比如一些所謂具有“彎腰下腿特長”的被照顧錄取;就拿高曉松來說,網友披露這位清華子弟文化課差勁是其不得不退學的原因,所謂的“飽學之士”令人可笑。


再退一步說,即便是以高分進入,也不代表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高分低能比比皆是,名校學子并非全都光鮮,更有甚者,還會造成災難,“學霸弑母”就是血的教訓。而這些,不少媒體視而不見,置之不問,往往用聳人标題吸引關注,借機牟利。以至于形成社會追逐名利成風的現象。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11

于是乎,一旦有人指摘其失誤不當之處,要麼強詞奪理,要麼上綱上線,扣帽子打棍子,從來不會反思,接受教訓,就一個簡單的坦承錯誤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現實。因而所謂的“吃飽撐的”、“吹毛求疵”譏諷不斷,“文化找茬”之類的帽子疊出,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文化的悲哀。


2019/12/1榆木齋

高曉松的扇子字誰寫的(高曉松曉書館館名題字仨字錯了倆)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