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

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7 11:05:52

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原标題:國産四大廠集體造芯,轉轉:華為麒麟芯片熱度高,二手市場相關機型漲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國産四大廠集體造芯)1

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怎麼樣

原标題:國産四大廠集體造芯,轉轉:華為麒麟芯片熱度高,二手市場相關機型漲價

自OPPO也宣布“造芯”之後,主流國産廠商的“造芯”大幕全面拉開。

面對全球性的芯片荒和美國潛在的技術封鎖,手機廠商愈發意識到,手握造芯技術的重要性。除華為和小米之外,OPPO、vivo也于近期紛紛宣稱即将推出自研芯片,國産“造芯”潮來了?

從四大廠目前的進度來看,國産芯片自主化還需時間。除了華為之外,其餘三家的發展現狀都處于早期階段:小米在發布了首款澎湃S1芯片後轉而進入了專業級影像芯片領域,并将澎湃C1用在了自家機型上;vivo、OPPO則尚未有相關芯片問世。

從第三方測評數據看,麒麟芯片性能在7年内提升了近2100%,遠超高通、蘋果芯片的性能漲幅。也正是這樣的成長速度,讓華為在手機市場可以與蘋果、三星一較高低。不過,麒麟5G芯片面臨着産能不足的問題,導緻華為5G新機長期處于缺貨狀态,想要體驗國産自研芯片的消費者,不妨上二手平台看一看。

全球性芯片荒加劇,國産“造芯”潮來臨

今年以來,全球範圍内的芯片荒還在持續。

已經有多家研究機構預測,這一困境可能要持續到2022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在督促着手機廠商更快規劃自己的“造芯”版圖。

繼OPPO高調宣布自研芯片後,國産四大廠已全部在芯片領域有所布局。

華為之外,小米是最快啟動造芯計劃的國産手機廠商。早在2014年,小米就啟動了自研芯片項目,并在三年後正式推出了首款SOC芯片澎湃S1。不過這款芯片在市場上的反饋不及預期,此後小米便沒有一味專攻SOC領域,而是在時隔4年後發布了一款專業級影像芯片—澎湃C1。

vivo在幾年前就已經低調展開研發,代号為“悅影”的芯片将于近期推出。而悅影與小米澎湃C1較為相似,或為一款提升影像能力的專業級芯片。

OPPO與vivo的步調基本一緻,前段時間宣布進入芯片領域,自研芯片項目團隊已達上千人,首款推出的芯片定位于ISP芯片,并計劃于明年年初應用在Find X4上首發。

需要注意的是,系統集成芯片(SOC)才是芯片市場真正的王者,但其難度也是最大的,需要多年的積累和雄厚的資金支持,小米OV目前着力推進的芯片都是影像級芯片,難度相對來說低一些,可以逐漸沉澱芯片自研的技術。

華為自研芯片成功量産,國産芯片自主化邁出第一步

在“造芯”這件事上,華為算是國内布局較早且最成功的一家。

2014年華為便成功推出了麒麟910。雖然性能不夠成熟,與高通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邁出了國産自研芯片的第一步。

此後,華為麒麟芯片迅速叠代,陸續推出了知名度較高的麒麟970、980、990等。直到麒麟9000芯片推出後,華為自研芯片路徑慢慢打通,不僅投入量産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根據轉轉即時手機行情顯示,2020年下半年傳出麒麟9000芯片的供應不足時,二手市場搭載麒麟芯片的手機普遍漲價200元至300元不等。

而在華為P50即将發布的消息一出,麒麟芯片相關機型的價格浮動也很明顯。二手市場上的次新款機型價格不降反升,華為Mate40 Pro 5G(128G)的上漲金額最高,超過300元。

相比第一代麒麟芯片,華為到底進步了多少?

有第三方機構測評稱,與首款芯片麒麟910相比,華為芯片性能已從最低的8.5幀提升至185幀,漲幅在2100%。即使面對老牌玩家高通和蘋果也不遜色,二者芯片性能提升分别為600%、900%,遠不如華為。

如今,華為受缺芯影響較為嚴重,麒麟芯片尤其是麒麟9000可能成為“絕唱”,不少機型在新機市場上都處于缺貨狀态。

相比之下,二手交易平台轉轉上搭載麒麟芯片的華為手機目前貨源充足,消費者可選購心儀機型。

其中,華為Mate40 Pro 5G就是不錯的選擇,搭載頂尖麒麟9000芯片,性能直逼蘋果A14芯片。後置4攝配置,支持50倍變焦,影像技術也屬于一流水準。

如果看重輕便度,華為P40 5G值得入手。全機僅重175g,屏幕大小6.1英寸,手持輕盈。作為P系列大家族中的一員,擁有5000萬像素超感知攝像頭,拍照能力突出。

轉轉嚴選賣場95新8 256G内存的華為Mate40 Pro 5G 僅需6458元即可到手,99新8 128G内存的華為P40 5G版價格更低,3488元就能帶回家。

從研發到首款芯片亮相,華為足足用了10年時間,可以說是國産芯片自主化可能性最大的手機廠商。根據市場數據顯示,聯發科、高通、蘋果、三星、海思、紫光展銳六家占據了芯片市場的大頭。

想要由手機制造進軍底層芯片領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華為的10年時間來計算,國産芯片自主化要走的路還很長。

來源: 東方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