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總面積 2257 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祁門茶葉生産曆史悠久,是“中國紅茶之鄉”。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産業化示範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
一、曆史沿革
1、漢為黟縣地,以有巨石夾流水,相對似門,稱為阊門。唐永泰元年(765年)方清起義,置阊門縣,以為守備,次年被鎮壓。
2、唐以縣北有祁山,改名祁門縣,治祁山,屬歙州。北宋末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清屬徽州府。
3、1914年屬蕪湖道,1928年直屬安徽省,1949年屬皖南行署區徽州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徽州專區。1956年屬蕪湖專區。1959年黟縣并入,1961年黟縣析出複置,屬徽州專區。1971年屬徽州地區。1987年為黃山市轄縣。
二、地名來曆
《文獻通考》記載:以其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門,乃合名祁門。
三、風景名勝
1、牯牛降。距縣城約55公裡,總面積達6700多公頃,主峰海拔1728米。這裡不僅保存着結構複雜,功能齊全的自然生态系統,有“綠色自然博物館”之稱,自然景觀古樸原始。
2、坑口。位于祁于西閃裡鎮,距縣城約45公裡。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村中的“會源堂古戲台”和 “敦典堂古戲台”為第六批國保單位。
3、七彩玉谷。地處祁門縣箬坑鄉的仙寓山,距縣城約70公裡.七彩玉谷位于仙寓山腰,全長4000餘米,在彩色玉谷中,兩旁石頭色彩以棕紅、純白為主色調,間以青、藍、黑、灰等多種顔色。
4、馮家頂。地處祁門縣箬坑鄉,距縣城約73公裡,馮家頂與仙寓山同屬一脈,森林植被為原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山地灌叢、山地草甸和黃山松純林構成。
5、倫坑。地處祁門縣箬坑鄉,古名為“南源”亦稱“南溪”,系千年古村,為汪姓聚居地。村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南溪河繞村而過,河兩岸堤壩上古木參天。
6、降上。在祁門縣箬坑鄉境内,有棋盤石、白雲庵遺址、上馬石、下馬石以及當年紅軍藏糧洞等景點。
7、蘆溪。蘆溪村有正衍堂、聚慶堂2座祠堂,聚慶堂系村中鄭氏宗祠,建于清代年間,占地面積707平方米,徽派磚木三進五開間,祠堂主體架構風貌較好,雕刻工藝精湛,整體保存較好。
8、松潭。松潭村屬黃山市祁門縣祁紅鄉,古稱拜堂石,因村東南山中有奇石天成, 自上而下,三階次第錯落,傳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為媒,拜堂成親,是有此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