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8 22:39:41

孩子的身高是多數家長都很關心的話題。特别從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每次去體檢,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就是寶寶又長高了多少。

同樣,寶寶的身高體重也是醫生最為關心的,因為孩子的體格發育情況直接反映了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

醫生通常會将現階段孩子的身高體重與參照人群值進行比較,得到這個階段孩子生長的現實水平。

不過,不同孩子之間的生長發育存在比較大的個體差異,對于家長來說,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1

2歲半孩子身高超1米,愁壞媽媽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長的慢,長的矮,而有的家長卻因為孩子長的太高,太快了,也開始發愁。

霖霖是個男孩子,剛滿2歲半。去體檢的時候,測量身高,孩子已經破了1米,這個階段的男孩子,按照《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标準》,中位數在93.3cm,霖霖的身高遠超這個數。

因為孩子長的很快,而孩子骨骼生長發育所需要大量的鈣質,所以孩子出現了缺鈣的情況,愁壞了媽媽:“肥料不足了,缺鈣該怎麼補?”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2

孩子身高長得快,通常是因為這兩個因素
  1. 遺傳因素

兒童生長發育的“軌迹”或者潛力跟趨勢,是由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共同決定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将影響身高的70%-80%。

孩子的身高的生長潛力與父母的評價身高有密切關系,如果父母都是高個子,孩子出生後就長的比較快,身高不斷地往上竄。如果父母都比較矮,孩子的身高增長的想多就比較慢。

此外,性别不同也會造成身高上的差異,比如女孩的平均身高低于同齡男孩。

父母的平均身高是遺傳潛力所确定的兒童成年身高,即靶身高,可以用公式來計算。

男孩身高(cm)=(父親身高 母親身高 13)/2±5

女孩身高(cm)=(父親身高 母親身高-13)/2±5

其中,上下5cm的波動,跟後天的因素相關

比如姚明的身高2米26,他的妻子葉莉身高有1米9,因為父母的身高優勢,女兒姚沁蕾身高也是開挂式生長,9歲時身高已經将近1米7。有的網友表示,自己活了20年,身高不及一個9歲姑娘。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3

2.環境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影響占20%-30%左右。

1)營養

合理的營養是孩子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年齡越小,受到營養的影響也越大。

“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學說是生物醫學近30年來的突破性進展,該學說指出:除了遺傳因素,如果生命在發育過程的早期(包括胎兒和0-3歲嬰幼兒時期)經曆不利因素比如胎盤功能不良、營養不良等,除了會影響身高體重等體格生長外,還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内分泌等功能,甚至會增加成年後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這種影響甚至會持續好幾代人。

如果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各種營養素供給比例恰當,生活環境适宜,孩子的身高就會得到較好的增長,孩子的生長潛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4

2)疾病影響

任何會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的急、慢性疾病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體格生長。比如内分泌疾病,如先天性甲減會引起骨骼生長緩慢、先天性心髒病也會伴随着生長遲緩。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特别是出于嬰幼兒階段,孩子隻要一生病,身高體重漲幅就會降下來,特别是體重,還有可能減輕。

如果寶寶疾病較少,一直都健健康康,身高體重則會穩步增長。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5

3)生活環境影響

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較大。如果孩子的居住環境良好,衛生條件比如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等,都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

此外,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适當鍛煉,醫療保健服務較好,孩子心情是否愉快等因素也會影響生長基因的表達。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6

孩子長的快,這幾類”養料“要補上

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料”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如果孩子長的快,但是“養料”供給跟不上,就可能出現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所以如果孩子長得快,這幾類“養料”要補上。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人體生長發育增添新生組織以及修補舊組織均需要蛋白質。嬰幼兒生長發育快,需要的蛋白質也相對比較高。

孩子骨頭長的快,旁邊的肌肉組織也要盡快跟上,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人體會臨時分解自身組織蛋白質以供所需,減少了用于修補以及新添新組織的蛋白質,阻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導緻孩子出現肌肉柔弱、發育不良、容易感染的情況。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7

母乳喂養的嬰兒每日需要蛋白質約2g/kg,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每日需要2.5-3.5g/kg。1-3歲孩子,每日需要的蛋白質約2g/kg,平均每日35-45g。

蛋白質在食物中主要來源于乳類、蛋類、肉、魚、禽、大豆等豆類、五谷、花生、堅果等。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平衡膳食寶塔:

7-12月嬰兒每日攝入的奶量建議在500-700ml,雞蛋15-50g,肉禽魚在25-75g。

13-24月齡幼兒每日攝入的奶量建議在400-600ml,雞蛋25-50g,肉禽魚在50-75g。

2-3歲幼兒每日建議攝入奶類350-500g,大豆類5-15g,雞蛋50g,肉禽魚50-75g。可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8

鈣是構成骨骼、牙齒,并供給離子化鈣,離子化鈣起到鎮靜神經、肌肉舒縮作用,與保持正常肌瘤和心力有關。

嬰幼兒階段,孩子的骨骼發育迅速,需要大量的鈣,如果鈣缺乏,可能發生佝偻病、手足抽搐,甚至引起體格生長障礙。

所以如果孩子生長速度比較快,就需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鈣質。乳類和乳制品是鈣的最佳來源,7-12月嬰兒每日攝入的奶量建議在500-700ml,13-24月齡幼兒每日攝入的奶量建議在400-600ml,2-3歲幼兒每日建議攝入奶類350-500g。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9

  1. 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作用于靶器官,促進小腸粘膜中鈣、磷的吸收,動員鈣、磷入學,刺激成骨細胞,促使鈣、磷沉着于骨。維生素D充足的情況下,腸道對鈣的吸收率為30%,在快速生長發育期可達60%-80%,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對鈣的吸收僅10%-15%。

如果孩子生長發育過快,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大時,就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在嬰幼兒階段可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症,出現骨骼變化,生長障礙甚至骨骼變形。

2歲半的寶寶身高1米(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10

維生素D主要來源于日光照射以及額外補充。

對于嬰幼兒,建議從出生後2周開始,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IU至2歲

還可以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每日1-2小時。研究表明,曬太陽促使維生素D合成的時機,一般在上午9-10點和下午3-4點,這個階段UV-B與UV-A的比值最高,可以使皮膚高效合成維生素D。

不過嬰幼兒皮膚嬌嫩,美國兒科學會提醒6個月以下嬰兒盡量避免陽光直射,防止曬傷。

你家寶寶多大,現在多高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