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小區有精神病人怎麼處理

小區有精神病人怎麼處理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5 05:32:24

小區有精神病人怎麼處理(鄰居是精神病人怎麼辦)1

小偉(右)和他的外婆(左)

小偉(化名)在房間裡不停地走來走去,一刻也不停下,嘴裡“叽裡咕噜”地吐詞,沒人能聽懂。他是一名精神病人。這個剛滿16歲的孩子,被診斷出患精神疾病已有5年。持續的藥物治療,并未讓小偉的病情好轉。最近兩三年,他常在晚間大吼大叫,或是将收音機音量調到最大。

有鄰居抱怨說,“我都要崩潰了”“我都快變成精神病人了”……一位樓下的鄰居索性将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盡管孩子才上五年級。除了擔心孩子的睡眠質量,她更擔心的是,與精神病人做鄰居,孩子會不會面臨潛在的暴力危險?長期接觸精神病人這一群體的相關人士表示,大衆對待這個群體不要标簽化。政府與社會應該為病人康複提供更多的人力、場所及服務,助力康複者重返社區、社會。

視角A

苦惱的鄰居:能否照顧我們感受?

和精神病人做了多年鄰居後,李秀(化名)最終選擇了讓孩子讀寄宿學校。

讓兒子住讀

李秀的小區,是阆中城裡一個擁有200多戶居民的老小區。因為房子此前一直對外出租,她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樓上的鄰居家裡有一位精神病人。直到自己住進房子,一次偶然發現樓上的鄰居澆花時竟然灌了太多水,以至于水直接流進自家客廳,“就像水簾洞一樣”。

後來,她從小區其他居民口中得知,樓上鄰居家的孩子小偉是一名精神病人。一開始,李秀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頂多自家陽台的遮雨棚上,時不時多出一些樓上少年扔下的果皮、餐巾紙……

最近兩年,李秀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現在晚上也在家裡大吼大叫,重重地踩踏地闆,把收音機音量調得很大……”

無奈之下,李秀選擇了逃離。去年秋季開學,她将兒子送去了城裡一所寄宿制學校,這可以保證兒子的睡眠質量,更讓她覺得必須如此做的理由,是盡量消除兒子身邊的潛在威脅,“萬一他(小偉)哪天把人打了怎麼辦,他是精神病人,你去找誰負責呢?”

夜裡怕回家

最恐怖的一次經曆,發生在今年春節期間。李秀回憶,晚上9點過,門外傳來重重的敲門聲,李秀聽聲音,辨認出是小偉——他被家人關在了門外,正在敲打防盜門。“敲門聲大得很,就連我們樓下的窗戶都在震動。”李秀說,在她的惶恐不安中,鄰居家的房門卻一直沒有打開,讓她沒想到的是,小偉繼而又下樓敲打自家房門。

“當時我吓得不得了,就躲在屋子裡。他走了後,我還打電話報了警,警察最後也來了,建議我們找居委會協調。”李秀事後得知,平時負責照顧小偉的外公當晚因病住院不在家,小偉被關在了門外。

經過這件事後,如果晚上下班晚了,李秀幹脆不回家,直接去住在另一小區的母親家裡睡。李秀說:“我們隻希望他的監護人可以顧及一下鄰居的感受,該讓孩子進醫院接受治療,别耽誤了娃娃。”

小區裡的大部分居民,已經習慣了精神病患者小偉的存在,白天,小偉會下樓和小區裡的孩子一起玩耍,“(小偉)沒有打人,見到我們,他會打招呼喊‘婆婆’或‘嬢嬢’,得了這種病,真是可憐”。

視角B

無奈的家人:我們也有難處

小偉的外公老馬心裡也明白,外孫的這些異常舉動,肯定會影響鄰居,他說:“沒有鄰居來找過我們,他們也知道,他(外孫)有病,很多人也都理解。”不過,一位小區物管人員表示,曾有小區居民向他們抱怨小偉影響其他居民生活,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

傷心的往事

老馬一家現在所住的房子,是小女兒買的。平時,家裡除了老馬夫婦倆外,就是大女兒母子倆。大女兒系智力殘疾二級,外孫小偉精神殘疾三級。如果沒有患病,小偉現在應該上高中一年級了。

“自從他得病,就一直在吃藥治療。”老馬回憶,小偉是上小學六年級時發病的,當時正值春節期間,前一天晚上,一大家人還在一起吃飯;第二天,女婿便打電話,稱小偉連家人都不認識了。随後,小偉被診斷患有精神障礙疾病,至此之後,小偉每天必須服用治療精神類疾病的藥物。

“他還那麼小,我想的是,如果藥物能控制病情,肯定要讓他去學校。”老馬希望外孫能多學習一些知識。但是,小偉的病情逐漸加重,藥物的劑量也在逐漸增加。據成都某醫院給小偉開具的“門診病情診斷證明書”顯示,小偉患有精神障礙疾病,小偉的殘疾證信息顯示:精神殘疾三級。

老馬特意制作了一個吊牌挂在小偉的脖子上,上面寫着家庭地址和電話号碼。此前,小偉常溜出家門,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家人半夜外出尋找,是常有的事。

以後怎麼辦

小偉雖沒動手打過小區裡的其他人,但多位小區居民表示,前不久,曾親眼目睹小馬對其親生母親施暴。老馬承認,外孫确實對家人施過暴,而且不止一次。老馬說,小偉怕自己,從未對自己施暴,他是這個家裡唯一能“鎮得住”小偉的人。

自小偉患病後,因為女婿外出打工,老馬便将女兒和外孫接到家裡一起生活,方便照顧他們。

大約三四年前,老馬一家與女婿失聯了。老馬曾帶着小偉去女婿老家尋找無果,但親家母說“自己也不知道”。老馬說,平時給小偉買藥治病的花費,基本上都是靠老伴的退休金,好在小女兒平時會給家裡經濟補貼,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銷。此外,殘聯每個月會發放一定的補貼,政府也給家裡辦理了低保,逢年過節還會給予一定的慰問金。

“我還能管他(小偉)幾年?”老馬也想過,将小偉送去精神病醫院,但他通過自己的渠道去打聽了之後又猶豫了,他覺得将外孫送進精神病院可能會被其他病人欺負,而且一些除去報銷和補貼部分的自費費用,也是家裡的一筆負擔。“再說了,把他送進去,将來病情好轉了,誰去接他?我們都這麼大年紀了。”

如何破題

家屬有義務

鄰居應包容

遇到鄰居是精神病人的情況,該怎麼辦?又該如何看待精神病人這一群體?我們采訪了相關人士。

殘聯: 這種情況可申請免費藥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曾聯系阆中市殘聯和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均表示,在對精神病人的治療上會提供相應的補助。阆中市殘聯的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小偉的情況,可以到殘聯申請免費的藥物治療,如果住院治療,前三個月可以免費。

居委會:

我們隻能協調,鄰居要理解

2月20日,老馬所住轄區居委會一位張姓負責人說,他們也了解老馬一家的情況,确實情況特殊,對于小區有居民反應小偉夜晚制造噪音擾民的事情,他說居委會也隻能做協調工作,“那個孩子有病,鄰居們也要理解。”

精神科專家:

應接受系統治療

南充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胥衛東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小偉每天在家裡大吼大叫的情況,就是處于發病期,家人應該及時帶他到醫院接受系統的治療。

社工:

大衆勿标簽化對待精神病人

“不是所有的精神障礙患者都具有暴力傾向,大約隻有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對于少數一些處于發病期且具有傷害他人或傷害自身的風險的精神障礙患者,根據《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家屬或其他監護人有義務送患者進行住院治療。”上海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黃丹琪覺得,老馬不願送小偉進行住院治療的做法欠妥。

黃丹琪長期接觸精神病人這一群體,她目前是上海市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的一名精神醫療社工。黃丹琪覺得,對于處于穩定康複期病人,鄰居應該多包容多理解,患者具備正常溝通能力和思維意識時,就一些鄰裡矛盾,可以和患者家屬及患者友好溝通,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不過,就算是穩定期的患者仍需要長期維持劑量服藥。

在黃丹琪看來,其實康複期的精神病人也和正常人一樣,想要交朋友,想回去上學工作,大衆對待這個群體不要标簽化,除去症狀方面的特殊性,精神病和糖尿病、高血壓這些慢性病一樣,發病就去治,康複期服藥維持病情穩定。此外,政府與社會應該為病人康複提供更多的人力、場所及服務,助力康複者重返社區、社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超 攝影報道

原标題:我的鄰居是精神病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