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脂溢性皮炎好發于出生後的前三個月、青春期和成年期,發病主要與馬拉色菌感染、脂質代謝、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受損等有關。初發時,皮損多表現為毛囊周圍炎症性丘疹。随着病情發展,丘疹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黃紅色斑片,邊界清楚;紅斑基底上附有糠樣或斑片狀鱗屑,鱗片通常有黃色、油膩的外觀。
頭皮脂溢性皮炎的皮疹
為了去脂、消炎、殺菌、止癢,臨床上常外用中藥類洗劑、含酮康唑的香波、含水楊酸的洗發産品,也可口服中藥、止癢鎮靜劑。
但是
頭皮有紅斑、鱗屑,
就一定是脂溢性皮炎嗎?
還有可能是這三種頭皮疾病
鑒别一:頭皮型銀屑病
銀屑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牛皮藓”,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在頭皮即頭皮型銀屑病。頭皮型銀屑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也是紅斑、表面覆蓋多層幹燥的銀白色鱗屑。
頭皮型銀屑病的束狀發(左圖)和皮疹表現(右圖)
頭皮型銀屑病可單獨見于頭皮,但大多數同時見于軀幹及四肢等處。除此之外其臨床表現也有不同,如下表:
頭皮銀屑病的主要病理改變類似于頭皮脂溢性皮炎,不同之處僅是程度上的差異,如角化不全、棘層增厚、表面突和乳頭延長、乳頭内毛細血管擴張扭曲等均是頭皮型銀屑病更加明顯。臨床還可以通過皮膚鏡、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RCM進一步鑒别。海綿水腫、血管水平擴張、毛囊内角栓等RCM特征,背景顔色、血管分布和形态等皮膚鏡特征,有一定的鑒别意義。
頭皮銀屑病治療常采用外用糖皮質激素、鈣調神經磷酸抑制劑、卡泊三醇擦劑等,還可采用物理治療如光化學療法(PUVA)、中波紫外線(UVB)等,中至重度服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環孢素-A等,若傳統治療不佳,還可以選用生物制劑。
鑒别二: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又稱“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素質有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瘙癢、多形性皮損并有滲出傾向,常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炎。
特異性皮炎
病因
AD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過免疫途徑介導産生的結果,與皮膚屏障功能異常也有關。患者常有遺傳過敏史或家族史(哮喘、過敏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等)。
臨床表現及特點
AD的臨床表現多樣,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臨床表現,通常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成人期和老年期。在嬰兒、孩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及四肢屈側或伸側,表現為炎性、滲出性、濕疹性皮損,青少年後主要分布于四肢屈側及(或)伸面,表現為苔藓化。
嬰兒脂溢型特應性皮炎的特點為皮損發生在頭皮、耳後等皮脂腺發達區,可産生黃色厚痂。發生紅斑,紅斑上密集針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滲液。滲液幹燥則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瘙癢、搔抓、摩擦而緻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色糜爛面。與脂溢性皮炎比較相似,需要鑒别。
AD與脂溢性皮炎不同的特點是具有特應性,即①有容易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的家族傾向;②對異種蛋白過敏;③血清IgE高;④血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而脂溢性皮炎沒有相關特點,可以作為鑒别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脂溢性皮炎和特應性皮炎可能共存。
治療
外用糖皮質激素是AD治療一線藥物。此外,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軟膏)也有較好療效,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和UVA1等物理治療有效。當瘙癢嚴重且影響睡眠時,可以考慮采用免疫抑制劑,若上述治療無效,則應考慮生物制劑。
鑒别三:染發劑皮炎
染發劑皮炎是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的一種,是指少數人接觸染發劑後,經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在接觸部位(頭皮、面頸部等)出現的一種皮炎。由于也出現頭皮部位的紅斑等症狀,所以需要與頭皮脂溢性皮炎相鑒别。
染發皮炎
病因和發病機制
與脂溢性皮炎不同,染發劑皮炎有明顯的誘因,即與接觸過染發劑有關。它的發病機制是IV型變态反應:染發劑本身沒有刺激性或毒性,但作為半抗原與皮膚表面細胞膜的載體蛋白結合成完全抗原,由朗格漢斯細胞提呈給T淋巴細胞,使T淋巴細胞緻敏并向全身播散,約需4天時間,稱為誘導期。再次接觸同種染發劑後,可與緻敏的T淋巴細胞作用,一般在24-48小時内産生明顯的炎症反應,稱為激發期。病理生理變化為表皮屏障功能破壞、表皮細胞的變化和介質的釋放。
臨床表現與特點
染發劑皮炎表現一般無特異性。急性期可表現為紅斑、水疱、滲出。亞急性、慢性可表現紅斑、粗糙、脫屑、龜裂。自覺症狀大多有癢和灼燒感或脹痛感。
它的特殊臨床特點是:①有一定潛伏期,初次接觸後不發生反應,經過1-2周後再次接觸才發病,一旦緻敏常迅速發作,皮損分布與接觸物對應;②皮損多呈廣泛、對稱分布;③容易反複發作;④皮膚斑貼試驗陽性。
根據發病前染發劑接觸史和典型臨床表現,祛除病因後經适當處理皮損很快消退(約1-2周可痊愈),以及斑貼試驗陽性(診斷接觸性皮炎最簡單、可靠的方法),不難與頭皮脂溢性皮炎相鑒别。
治療
染發劑皮炎最主要的處理措施是立即清水除去染發劑,可對症治療,以後盡量避免再次接觸。
北京積水潭醫院毛發醫學研究中心
在我院黨委、院領導一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皮膚性病科緊跟學科前沿、開拓創新,開展脫發專病門診、大衆科普宣傳、科研學術研究等,逐漸形成探索毛發疾病一體化診療新模式,目前中心提供包括毛發疾病影像診斷、口服外用藥物治療、中西醫藥物結合治療、微針導入、中胚層療法、光電療等項目,獲得良好療效,在北京乃至全國獲得良好聲譽和患者口碑。中心科研團隊還承擔首都醫學發展基金、北京市科技培育基金等多個項目,未來還将開展更多相關臨床與科學研究,創新防治模式,實現産學研一體化,促進醫工創新融合,推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
張凡簡介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北京醫學會皮膚科分會青年委員;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毛發學組委員;
中日毛發醫聯體理事。
出診信息
2022年6月起:
張凡 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回龍觀院區:周一(上午,皮膚科專家)
新龍澤院區:周二(上午,皮膚科專家)周三(上午,國際部與特需醫療)
新街口院區:周四(上午,皮膚科專家)
潘靖 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新龍澤院區:周一(上午,皮膚科專家)
回龍觀院區:周四(上午,皮膚科專家)
金秋子醫師
新街口院區:周二、周四(上午)
文丨皮膚科 李姝潤 任偉 張凡
編輯丨靳曉方 于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