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珍惜孩子對你的愛?很多父母看到這個問題,心裡都會想這不是廢話嗎?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請珍惜孩子對你的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父母看到這個問題,心裡都會想這不是廢話嗎?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的,這是一種本能。
可是,父母是怎樣愛孩子的?有些父母把“愛”變成了控制、傷害、指責、條件交換等,無形中“以愛為名”傷害了孩子。
我們來看幾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小暖是個11歲的女孩,很乖巧、學習也好。小暖媽媽經常以小暖的學習成績來向周圍親朋好友炫耀。
可是一次意外的機會,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小暖。
小暖說,隻有考試考到100分時,媽媽才給她買喜歡的玩具;字寫不好,或者寫慢了,媽媽就會懲罰她抄十幾遍;在外人面前,要有禮貌,做個乖乖女,要是讓媽媽丢了面子,回家就會被罵......
小暖說着說着就哭了,沒想到平時乖巧的小暖,心裡有這麼多的委屈。
帶孩子去上舞蹈課,大多數學舞蹈的小女孩都有活潑開朗,課間有說有笑一起玩耍,隻有一個小女孩一臉的沮喪,一個人站在牆角。
小女孩的媽媽看到女孩不高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女孩的頭說:“你怎麼就這麼不珍惜呢?媽媽是在為你好,一個女孩子學什麼畫畫,學舞蹈多好啊……”
小女孩嘴裡嘟囔着:“我不喜歡舞蹈,我要學畫畫……”
“學什麼畫畫,學舞蹈可以讓你更有氣質,更淑女,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長大了就知道媽媽好了......”。
小女孩就說了句不喜歡舞蹈,想學畫畫,媽媽就氣不打一處來,開始教育起孩子來。小女孩聽着媽媽說的話,頭低得更低了。
有一次我帶着女兒去醫院輸液,有個小男孩也在輸液,紮完針一直在哭。
男孩媽媽說:不要哭了,你看别人都沒哭,就你一個人哭,羞不羞?
男孩繼續哭,媽媽有些不耐煩,說:“不許哭了,你再哭,等會不給你買玩具了。”
男孩一聽媽媽這樣說,哭得更厲害了。媽媽也更加煩躁了,說:“再哭,我要 打 人 了。
我看不下去了,這個男孩為什麼一直哭?很明顯,剛開始是因為打 針痛,後來就是因為媽媽沒有看見他的痛,不尊重他的感受。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們愛孩子,可是,我們的語言和行為常常表現出的是有附加條件的:
“你乖,我才愛你”
“你成績好,我才給你買玩具”
“你聽話,我才愛你”
“我都是為你好”
......
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就指責、打罵、訓斥、貶低孩子。
以愛為名,傷害着孩子,父母卻不自知。我們需要警惕、遠離這種“愛”。
當自己成為媽媽之後,對于“父母”這個詞的理解自然是多了一些,我也經常在反思自己,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
如何愛孩子,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首先,尊重孩子。
孩子喜歡畫畫,媽媽卻偏覺得女孩子學舞蹈更有氣質。媽媽想讓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發展興趣愛好。看似媽媽在為孩子好,其實媽媽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沒有把孩子看作一個平等的個體去溝通和聆聽,這就是不尊重孩子。
在網上看到一位父母在電梯口為孩子貼的尋物啟事,内容是幫助孩子尋找丢失的卡冊,而且父母在尋物啟事的後面寫道:這是孩子攢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愛的東西,如果您撿到了,請及時聯系我們,非常感謝!
試想一下,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家裡,你會怎麼做?
我想普通父母都會說:自己的東西為什麼不自己保管好,丢了就丢了,反正都是些卡片,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而真的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這位父母能幫助孩子在電梯裡貼尋物啟事,讓人很感動,這樣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有愛。
或許很多事,在父母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可在孩子那裡,卻是天大的事。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而且随着年齡增長,孩子的自尊意識越來越強。這時,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并理解他們。
其次,不要在對孩子的愛上,附加條件。
愛隻有一種,那就是無條件給你。
無論孩子考了100分還是50分;無論孩子聽話不聽話;無論孩子長得好看不好看;無論孩子是不是我們心目中期待的樣子;無論孩子犯沒犯錯,我們都要愛孩子,接受孩子。
記得在一個調查記錄片中,幾位媽媽分别給出了對孩子的評價分數:6.5、8、9等各不相同,那缺失的分數,大多是孩子不盡人意的地方,不愛衛生、犟嘴、不聽話等。
可是當鏡頭切換到孩子的身上,孩子給媽媽打出的分數,卻是出奇的一緻,都是滿分。
孩子愛媽媽,毫無保留,又不附加任何條件。我們何嘗不能這樣對孩子呢?
世上沒有完 美的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或那樣的缺點和毛病,但每一個孩子卻都是獨特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在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父母要接納孩子,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正向關注。無論孩子調皮、哭鬧還是發脾氣,都不要做任何負面評價和要求,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并給予孩子溫暖。
父母隻有無條件的愛孩子,才能真的看見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看見孩子的需求,給足孩子安 全 感。孩子也隻有在這種環境裡才能成長得更好。
第三,接納孩子的不完 美,承認自己的孩子隻是普通人。
每一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将來一定不平凡、一定是個學霸,于是開始各種“雞娃”,一歲開始就報早教班,三歲開始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北大清華的料。
可是到了小學,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才逐漸發現,孩子隻是一個普通孩子,不是學霸、985、211,似乎離孩子越來越遠了。
于是,父母們不再執着于孩子的成績,也不再雞娃,隻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這幾乎是大半父母的心路曆程,從感覺自己的孩子與衆不同、智商超群,到發現孩子終歸隻是個普通人。
是的,我們的孩子大概率隻是一個普通人,這一點,越早接受越有利于親子之間的關系。
接納孩子愛哭、不肯承認錯誤、不勇敢、經常犯很多錯……
沒有完 美人,我們父母做不到,孩子也更不可能做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接納孩子的不足,包容孩子的情緒,保持平和的态度。
寫給父母的話:
尊重孩子、平等溝通、不給孩子随意貼标簽、不否定孩子、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随意比較、不要試圖控制孩子、接受孩子的個體差異,相信孩子、對孩子保持尊重、同情、耐心、理解、支持的态度。
養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越早學會如何正确地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