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

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6 19:46:41

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度娘說,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俗稱七月半、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總之,這是一個追懷先人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在我家鄉的縣志禮俗記載:十四日,家祭祖先,釋氏謂之盂蘭會所以,民間流行一句俗話:“七月半、鬼叫喚”,民間傳說,七月半是“地宮日”,祖先也好,孤魂野鬼也罷,都要去豐都鬼城赴會作為後世子孫要為祖先赴會準備一些盤纏,但沒有人供奉的孤魂野鬼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七月半,四川農村的一些習俗——燒袱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四川中元節七月半)1

四川涼都中元節祭祖地點

度娘說,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俗稱七月半、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總之,這是一個追懷先人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在我家鄉的縣志禮俗記載:十四日,家祭祖先,釋氏謂之盂蘭會。所以,民間流行一句俗話:“七月半、鬼叫喚”,民間傳說,七月半是“地宮日”,祖先也好,孤魂野鬼也罷,都要去豐都鬼城赴會。作為後世子孫要為祖先赴會準備一些盤纏,但沒有人供奉的孤魂野鬼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七月半,四川農村的一些習俗——燒袱子。

燒袱子其實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的,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讓他們在陰間有錢享用,更好地庇佑子孫。袱子大多用黃白紙疊成紙錢,3—4個紙錢一疊作為芯子,外用白紙包好,首封正面寫明為什麼号袱子,有多少個(三五個不等,最多24個,加上首封為25個),俸給誰,與燒袱子人的關系,好久燒(一般是在十五之前燒)。背面用漿糊封口,接口處書寫“第X封”。

燒袱子的主要地點:四川農村的老式房子裡,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堂屋,堂屋中央一般供着家仙(祖先、祖宗),所以,你去農村不用問姓什麼,隻要往堂屋一看就知道了。既然祖先在堂屋,燒袱子的主要地點就是堂屋,主要是燒給自己祖父母、父母等三代以内的親人的,燒香燃燭,擺好刀頭,倒上一杯酒,放在香案上,然後将封好的袱子依次擺好,點燃首封,磕頭敬酒,說一些“請保護大家平平安安”“财源廣進”等願望的話,派專人守護,免得“走水”的同時,還得負責将袱子翻撥開,使其完全燃燒。第二個地方是堂屋門檻外,這裡是燒給外戚的,也就是自己外公、外婆,嶽父、嶽母等親戚,這裡也有刀頭和酒,第三個地方就是院子的堤壩邊上,叫“賞孤”,顧名思義就是賞給孤魂野鬼的,在燒袱子敬酒等動作完成以後,還要潑一碗“水飯”。有的人家一并祭天地、牛神、豬神等,那就簡單了,點燃一炷香和三張黃白紙,敬酒。

實際上,四川人除卻上墳,除夕、中元兩節的祭祀燒的都是袱子。燒得較多的是人剛去世時做道場、頭七至五七、百日、周年。可能是怕打擾自己的祖先回來領取供奉吧,燒袱子一般是忌諱外人在場的,如果有人串門,恰巧碰見人家在燒袱子,都會借口離開。袱子燒過以後,一般冷卻以後倒入竹林或者江河裡面,不得随意傾倒。一是怕對祖先不敬,二怕污染環境,三怕死灰複燃。

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傳統禮儀,除了一些老年人還在按規矩流程做外,恐怕年輕人很少知道了。還有就是農村住房改善,傳統建築改良,不知堂屋保留沒有就不曉得了。

最為重要的是,當前,國家提倡殡葬改革,鮮花祭祀,燒袱子遲早會退出曆史舞台。筆者寫這些文字的目的,隻是讓大家知道四川農村傳統中元節燒袱子的禮儀。當然,筆者也是根據小時候看到長輩們的流程記述的,各地不盡相同,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