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原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注釋】
全師避敵:全,保全,保存實力。師,指軍隊。避敵,避開敵人。全句的意思為:保存已有的軍事力量,避開強敵。
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左次,是指軍隊向後撤退。意思是說,軍隊向後撤退,并沒有危險,也沒有違背行軍常理。
【譯文】
為了保存已有的軍事力量,避開強敵。雖然撤退,但可以免遭到災禍,因為它并沒有違背行軍常理。
【戰例】
之一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大,楚将子玉率領軍隊去攻打晉國。
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個小國派兵,配合楚軍攻打晉國。
此時,晉文公剛剛打下依附于楚國的曹國,楚國不能容忍别人欺負到自己的頭上,何況楚國處于日益強大的時期,晉楚之戰一觸即發。楚将子玉率領軍隊氣勢洶洶地向曹國進發,晉文公聞訊,分析了目前形勢。他對這次戰争的勝利沒有多少把握,楚強晉弱,并且來勢洶洶,他決定暫時撤退,避開鋒芒。對外假意稱道:“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有恩。我曾與他約定,如果我将來返回晉國,願意兩國交好。若是迫不得已,兩國交戰,我定會先退避三舍。如今,子玉率軍來攻打晉國,我應當遵守承諾,先退避三舍。(古時一舍為三十裡。)”他撤退九十裡,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着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抵禦楚軍的進攻。
他已事先派人到秦、齊兩國尋求幫助。楚将子玉率軍隊追到晉國邊界城濮,晉文公早已擺好陣勢與楚将子玉交戰。晉文公已探明楚國左、中、右三軍,以右軍力量最為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兩國士兵,他們是被迫而來,并無鬥志。楚将子玉命令左右軍先進,中軍其後。楚右軍直撲晉軍,晉軍沒有迎戰,還是撤走軍隊,陳、蔡兩國的将官以為晉軍怕了自己,又逃跑了,便窮追不舍。追了沒多久,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戰馬都蒙上老虎皮。陳、蔡兩國聯軍的戰馬吓得嘶鳴長空,轉頭就跑,這時,戰馬已被驚吓着了,騎兵根本無法控制。楚右軍大敗。晉文公派人假扮陳、蔡軍士兵,向楚将子玉報捷:“右軍已獲勝,請元帥趕快進兵。”楚将子玉登車望去,晉軍後方煙塵滾滾,他笑道:
“晉軍不堪一擊。”其實,這是晉軍誘敵深入之計,他們在馬尾上綁上樹枝,來回奔跑,故意弄得煙塵滾滾,制造假象。楚将子玉急令左軍全速前進。晉軍故意打着楚軍帥旗,往後撤退。楚左軍又陷入晉軍的伏擊圈,全軍遭到殲滅。等楚将子玉率領中軍趕到時,晉軍三軍合力,把楚軍重重圍住。楚将子玉這才發現,右軍、左軍已被殲滅,自己已陷入重圍,急令軍隊全力突圍。雖然他在大将的保護下,得以沖出重圍,保全了性命,但是他的軍隊遭到重創所剩無幾,隻好逃回國去。這個故事中晉文公有幾次撤退,并不是被動地逃走,而是主動避開敵人的鋒芒,尋找或制造有利戰機。所以,“走”,是上策。
之二
公元前611年,楚國内發生災荒,戎人騷擾,附屬的庸國和其他國家相勾結叛楚。當時的國君楚莊王為了消滅威脅最大的庸國,就集中力量,派兵攻打庸國。由于庸國拼命抵抗,楚軍一時難以取勝。庸軍與楚軍在一次交戰中俘虜了楚将楊窗。但由于庸國疏忽大意,三天後,楊窗竟從庸國逃了回來。楊窗向楚莊王報告了庸國的軍情,說道:“庸國人人奮戰,如果我們不把大軍調來,恐怕難以取勝。”
楚将師叔建議用佯裝敗退之計,以驕庸軍。于是師叔率兵去攻打庸軍,兩軍開戰不久,楚軍佯裝難敵對手,敗下陣來,向後撤退。像這樣一連幾次,楚軍節節失利。庸軍七戰七捷,不由得驕傲起來,庸軍将士們認為楚軍不堪一擊,便不把楚軍放在眼裡。軍心麻痹,鬥志漸漸松懈,也漸漸失去了防備心理。
這時,楚莊王率領增援部隊趕來,師叔說,“我軍已七次佯裝敗退,庸人已十分驕傲,現在正是發動總攻的大好時機。”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去攻打庸國。庸國将士正陶醉在勝利歡慶之中,怎麼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會殺個回馬槍,打得庸軍措手不及,無法抵擋住楚軍的大舉進攻。在楚國大軍強攻猛擊下,一舉消滅了庸國。從而控制庸國和其他國家叛亂的局面,增強了國力。
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制造有利戰機,一舉殲滅了敵國。
【前人之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衆,難與争鋒。—夕拔營去,留旗于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倒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可謂善走者矣!
【譯文】
敵人占有絕對優勢,己方不能戰勝時,隻有投降,講和,撤退三條路可走。投降是徹底失敗;講和是一半失敗;隻有撤退不能算失敗。沒有失敗的人,可以轉為勝利的契機。比如宋代名将畢再遇與金兵作戰,一連幾天與金兵交戰都沒有戰勝對方,一天夜裡畢再遇全軍撤走了,隻留下旗幟在營帳前,預先把羊倒挂着,又把羊的前腿下放一面鼓,羊不能忍受倒着懸挂,就用前腿不停地往下踢,鼓也就響聲不斷。金人未發覺宋軍借用鼓聲作掩護撤走了,相持了幾天,才發覺,想要追擊宋軍,已是無影無蹤了,可以說這人是善于撤退的将領。
【賞析】
“走”在軍事上指敵強我弱不利形勢下,采取有計劃、有步驟地主動撤退,避開與強敵交鋒,尋找有利戰機,以退為進。這裡的撤退決不是消極逃走,撤退的目的是避免與敵軍主力決戰。
主動撤退還可以引誘敵人,調動敵人,制造有利的戰機。總之是以退為進。何時走?怎樣走?這裡要随機應變,要處驚不變。
此計運用象理來說明己方雖然撤退,但可以免遭到災禍,因為它并沒有違背行軍常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