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但是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不善于對數學問題進行推理思考。尤其題幹較長的題,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對此學生往往無所适從。個人認為,要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以生活化問題情境進行導學
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将課堂教學内容融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從而拉近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問題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小明媽媽帶100元購物,買了4斤豬肉和5斤雞蛋 ,如果豬肉的價格是10元一斤,那麼雞蛋的價格是多少錢一斤?”學生列式為4×10 5x=100,得出雞蛋的價格是(100-40)÷5=12元/斤。又如,在五年級下冊的“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解決問題的情境:“唐僧派豬八戒去打水喝,豬八戒偷來一個西瓜,師徒四人分着吃,沙僧建議每個人分,豬八戒不幹,說是他找來的瓜,要分。你們覺得夠分嗎?”學生列式為……,結果發現還剩下個瓜,如此看來,貪吃的豬八戒比其他三個人吃得還少一些。這樣具有故事情節的趣味教學情境與解決問題的有效結合,讓學生感覺解決問題并不難,它就是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實數學問題。這樣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具有很強的生活情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審題的嚴謹思維
學生畏懼解決問題往往在于不會審題,不善于從題幹中抓住有效信息,不會利用條件來推導數量關系,從而導緻答非所問或者錯漏百出,最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如六年級“百分數”部分有一個解決問題的題目為“小明家4月份的支出是3800元,其中食品支出占28%,教育支出占26%,那麼小明家4月的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共占比多少?”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列式為3800×(28% 26%)=2050(元),甚至還有少數學生計算食品支出等于3800×28%=1064(元),教育支出等于3800×26%=988(元),實際上這道題目是很基礎的百分數加減法,與條件總支出3800元沒有任何關系,隻需要得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的總占比,即28% 26%=54%。類似的問題在學生審題中十分常見。因此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讀懂題意,準确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準确地列出算式,算出得數。
三、自編習題開展互助學習
自編題目即學生根據所學内容自主編制題目,讓同桌、同伴甚至同班同學進行解答,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檢測做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對出題者的數學知識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伴們互相做自己編制的習題,覺得十分有新意,也能夠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尤其是拟出較高水平的題目,難倒大家時,出題學生的得意心情溢于言表。因此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進行自編習題互助學習,是提高其解決問題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三年級“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教學中,學生自編應用題:“周末41個學生去公園劃船,如果船票的價格是8元一張,那麼帶320元夠嗎?為什麼?”學生自編解決問題題目,一起探讨研究數學問題,實現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與深刻了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解決問題雖然是數學教學的一大難題,但是隻要找到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消除對解決問題的畏難心理,學會仔細閱讀題目,冷靜分析條件,找準有效信息,并利用一些有效方法進行學習鞏固和應用,相信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将不再是“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