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我們一起助力三農!
俗話說:“天有不測之風雲。”
對于靠天吃飯并且沒有天氣預報的古代勞動人民來說,不會看天可是不行。對此古人在千百年的變化中,通過天象來觀測天氣的變化,在各種天象中,雲最能反映陰晴風雨。
雲是怎樣形成的?
雲是由大量細微的水滴,冰晶和灰塵組成的、懸浮在大氣中的肉眼可見的聚合體。它通常不接觸地面,但當它接觸地面時凝結為霧。由于大氣壓力随高度的增加而不斷降低,空氣上升時将進行膨脹進而冷卻,飽和水蒸氣壓力也随之降低。當空氣中水蒸氣達到飽和并凝結成大量細微的水滴,當其漂浮在空中時,就形成了雲。并且,雲在空中姿态萬千,而且随着不同條件的影響,雲的形态也在不斷的變化。
經過千百年,我們的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根據雲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
天上鈎鈎雲,地下雨淋淋:鈎鈎雲也叫鈎卷雲,鈎卷雲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鈎卷雲出現,說明暖鋒面或低壓即将到來,是下雨的先兆。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雲層移動方向不一緻,也就是說雲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緻,所以預示有雨。
棉花雲,雨快臨: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将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雲指雨層雲,大多由高層雲降低加厚蛻變而成,範圍很大、很厚,雲中水汽充足,常産生連續性降水。
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雲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指陰雨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這說明本地已處在陰雨天氣系統後部,随着陰雨系統東移,本地将雨止雲消,天氣轉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指春、夏時節,雨天的中午,雲層裂開,太陽露一露臉,但雲層又很快聚合變厚,雲層變厚,降雨增大,繼續陰雨。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魚斑是指透光高積雲,産生這種雲的氣團性質穩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雲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氣。
黃雲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黃雲多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所緻,出現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雲層擡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為不風即雨的情況。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見到霧之後來了雲,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雲消霧起,晴朗天氣即将來臨。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後出現霧,說明有暖濕空氣移來,空氣潮濕,是天陰下雨的征兆;久陰之後出現霧,表明天空中雲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後霧将消去,就會出現晴天。
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在暖季的早晨,如天邊出現了堡狀雲,到了午間,形成積雨雲而發生雷雨。
天氣預兆的雲在演變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季節性和地方性。另外,雲的顔色也可預兆一定的天氣,比如冰雹雲的顔色先是頂白底黑,而後雲中出現紅色,形成白、黑、紅色亂絞的雲絲,雲邊呈土黃色。
“雲”,能夠幫助我們識别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這對農業生産有着重要的意義。天氣狀況對戶外活動者來說非常重要,掌握一定的氣候知識,學會看雲識天氣,使自己能夠從容應對天氣的異常變化。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我們是科技農場,專注于農業知識科普,農業技術分享以及政策的解讀,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