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出土文獻研習

出土文獻研習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20:16:44

出土文獻研習?作者:喬輝(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曆代三禮圖文獻整理與綜合研究”負責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出土文獻研習?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出土文獻研習(禮圖文獻研究的當代價值)1

出土文獻研習

作者:喬輝(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曆代三禮圖文獻整理與綜合研究”負責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

禮圖為注釋三禮(《儀禮》《周禮》《禮記》)之一支,與文字之注疏相輔相成,故明代王應電曰:“書所不能言者,非圖無以彰其形,圖所不能畫者,亦非書無以盡其意,此古人所以不偏廢也。”禮圖作為禮之新疏,具有“圖像”之特質,觀之則一目了然,用之則文意渙然冰釋。當前,禮學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禮圖是解讀禮學之要籍,對禮圖的研究顯現出巨大張力。禮圖文獻呈現的治政經驗、道德規範和禮儀踐行,日益彰顯其當代價值。

曆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

《左傳·隐公十一年》雲: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荀子·大略》雲:禮者,政之挽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清代學者阮元更是在《揅經室續集》卷三《書東莞陳氏〈學蔀通辯〉後》中一言以蔽之,“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禮也”。曆代政治家十分重視以禮治國,禮治成為治國之一端。欲以禮治國,須明禮制,禮制内容繁複難明,欲明禮制,需參以禮圖,圖釋禮制甚為明了,内容粲然,禮圖文獻成為古代君主治國之必備書籍。

中國自古即是禮儀之邦,何謂禮?《荀子·禮論》:“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争……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又雲:“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禮是作為“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的人倫綱常存在的。禮不僅關乎個人安身立命,亦關乎治國平天下之大事。禮之内容以禮圖呈現,禮圖作為特殊符号彰顯了“禮乃六經之本”之奧義。聶崇義《三禮圖集注》言“《禮圖》至此能事盡焉。國之禮,事之體,既盡美矣;物之紀,文之理,又盡善矣”。

曆代皆有傳世治國之禮圖。由漢至清,禮圖之作一脈相承,既有因襲,又有創新。禮圖文獻彰顯上古賢君治國理政的智慧,以禮規範約束先民各階層的行為而确立了“禮治國家”的範式,這一傳統治理模式,屢經考驗進而形成綿延不絕的“政統秩序”;以禮制、禮容、禮儀直接規約君王的思想言行,塑造民族的精神世界,進而形成曆久彌新的“禮治規範”。禮圖内蘊的“以禮治國”和“規範約束事理之禮制”,成為曆代士人的價值規範。

禮圖以圖诠釋經典,以闡釋反映現實,原典與注疏的融合為社會和諧、文化認同傳承、社會發展與時俱進提供了強大助推。禮圖中呈現的雖是不同時代的禮制、禮儀等,但其超越時代的“禮政”卻是各個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

圖示古代道德規範,弘揚傳統文化的學術資源

禮乃六經之本。禮圖文獻,先秦有之,是中國乃至世界較早的經典圖作。禮圖以文載道,以圖示道。如《禮記圖》“大學”篇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修身立德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以圖示道德之規範,揭示修身之本質特征,為當代社會人民修身立德、安居立業提供傳統滋養。

《禮記圖》之“禮運”篇言“選賢與能”,選賢納賢,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準則,在當前依然适用。又“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講信修睦”強調人與人之間貴在誠信、和睦相處;“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乃墨子“兼愛”的最好诠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呈現一派和諧景象。“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已然為我們描繪了美好的社會發展場景。

禮圖内容包羅萬象,遍涉諸多領域,曆代學人對禮圖的禮制解讀、禮容注說、禮儀圖說以及由此形成的禮學理論,與當代學術中的政治、曆史、建築、服飾、器物等領域研究密切相關。禮圖文獻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重要學術資源。

禮圖文獻的現實意義

“禮,履也”,禮之内涵重在踐行。《儀禮》所涉諸多儀節,如“士冠禮”的“三加”,“士昏禮”之“納采”“納征”“定期”“親迎”等諸多禮文,在楊複《儀禮圖》、吳繼仕《儀禮會通圖》、張惠言《儀禮圖》、楊魁植《儀禮圖》中皆有具體圖示。基于此,禮圖可謂“政治、社會、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周禮圖》《儀禮圖》被司馬光、朱熹等進行删繁就簡、以趨時世的诠釋,摘取其中能體現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喪、祭諸禮,率先開展居家禮儀規範的嘗試,這些嘗試體現在二人的著作《書儀》《家禮》中。這類居家禮儀規範在士大夫階層中得到廣泛推廣。時至今日,此類規範依然是一些地方家風、村風、社風的圭臬。

經之要義即在于教人立身行事。禮圖中的“禮治”模式、“修身立德”規範、“踐行”範式,包含豐富的内容,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深厚滋養。

禮圖文獻的影響力由古至今延綿不絕,且遠播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朝鮮等。當前,日本等國的禮圖漢籍及具體禮儀依然帶有中國禮圖文獻和中國文化的深深烙印,體現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統一。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禮圖文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别是對域外漢籍的整理,如錢宗武教授所言,“更能厘清漢文化在異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與演變脈絡,發掘出雙方文化的共性因子與異質元素,将靜态的經典文本诠釋與動态的當代學術研究進行融合延伸,通過中外文化對話,激活對話對方的曆史記憶,提升對話己方的文化自信”。

禮圖作為承載六經之本的重要載體,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不可缺失的文獻依據與思想基礎。廣泛深入開展禮圖及禮圖學研究,是深刻體認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前提條件。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1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