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A:“老師,我們銀行多了一筆錢,怎麼辦?”
财稅專家:“具體什麼錢呢?”
會計A:“不知道呀,對方戶名就寫着:待報解預算收入。”
會計B:“我們也收到了,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東?”
那麼,這筆“意外之财”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待報解預算收入”是2016年2月1日至今針對符合減免條件而未及時享受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優惠政策的企業所執行的退款。
這好事不是年年有,也不是人人得,那哪些人可以享受這項優惠得到退款呢?
根據财稅[2016]12号 ,2016年2月1日至今,針對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可以享受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也就是說,這次的退款是在幫助那些政策應享未享的企業享受紅利。
那麼收到退款該如何入賬呢,很多會計朋友也發來了疑問:
情況一:
退回當年的附加費,沖減當期。
借:銀行存款
貸:稅金及附加/營業外收入
情況二:
退回以前年度的附加費,金額不大可以計入當期。
借:銀行存款
貸:稅金及附加/營業外收入
注:如果本年度稅金及附加比較多,足夠沖減,那麼沖減稅金及附加;如果本年度稅金及附加比較少,對于“退款”可以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
情況三:
退回以前年度的附加費,金額比較大、影響比較重大。
針對企業會計準則: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借: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涉及到所得稅的調整,相應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注:企業如果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沒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可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代替。
如果涉及提取盈餘公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盈餘公積-任意盈餘公積
看到有這麼多企業都有這筆退款,一時好奇,就問了問大家都是怎麼接觸到這筆退款的:
總結下來就是:
1、稅局事前通知;
2、意外之财:直接打公司卡上。
那麼,符合條件的企業會計們,最近可以關注一下,看看企業賬戶上有沒有多了一筆錢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