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新的智力觀——認知過程
在PASS理論的智力模型中,雖然沒有專門針對感知覺部分的内容進行研究,但我們的感知覺是我們接收外界刺激的一個重要渠道。
知覺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再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觸知覺和味知覺。其中,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當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聽通道輸入我們大腦的。這兩者在學習工作當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如果說,注意力的強弱決定了我們能否認真聽、認真看的話。那麼視聽知覺的強弱就是決定了我們能否聽清楚、看清楚。
因為大腦并不是直接感知世界的,需要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等)将外界刺激轉化為神經系統能夠處理的信息。如果這個轉化的過程有誤的話,那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也會出現偏差。
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眼睛完全看不清書本的内容,那麼即使我們的注意力、理解能力再強,我們也沒法很好地完成這個閱讀任務。
在美國等教育發達的地區當中,在考試時針對一些特别的兒童,會把試卷的字體放大。經過這個小小的調整,這些特殊的兒童的成績往往能夠提升非常多。
目前,市面上的多數腦力訓練内容并沒有對視聽知覺和注意力進行區分,而是混合在一起進行訓練。形成了我們常常看到的“視覺注意力、聽覺注意力”的說法。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雖然知覺系統和注意系統有些非常不同的大腦機制。但在實際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我們很難找到一項任務是可以把這兩個過程進行分離的。
過去,我們以靜态的視角看待智力時,或許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孩子明明平時做事挺專注的,考試時卻還總是粗心馬虎,看書跳行漏行。而現在,當我們能以認知過程的視角去看待智力,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不同認知過程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了。
視聽知覺是注意力的基礎,而注意力又是其他高級認知過程的基礎。它們之間相互協作并相互制約着。因此如果視聽知覺功能比較薄弱的話,我們注意力的發揮也會受到影響。
正常情況下,随着“閱讀量”和“聽課量”的增多,部分原本視聽知覺功能比較薄弱的人會有所改善。因此,雖然視聽知覺是注意力的基礎,但它們并不是一個人人都需要訓練的内容。所以在成長腦的訓練方案中,視聽知覺的訓練内容屬于“選修”,而非“必修”的内容。
拓展知識
視覺的産生過程
眼球上視網膜的光感受器将光波轉化為神經編碼,這些編碼會保留光波的頻率和振幅等信息。随後這些視覺信息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枕葉處,枕葉将這些信息轉化為色彩和亮度等感覺。
聽覺的産生過程
聲波的頻率和振幅等信息會在耳蝸中被轉換為神經信息,随後這些聽覺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颞葉處,颞葉将這些信息轉化為音調、音色、音量等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