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甯,如果問哪裡大棗最好,肯定是遼西的朝陽大棗,而朝陽大棗又是哪裡最好呢?
北票市上園鎮!
上園鎮現在的棗林面積有2萬多畝,大型采摘園30多個,有棗農300多戶,年産鮮棗300多萬斤,從業人員5500多人,總産值2000多萬元,是名副其實的棗鄉和優質大棗基地。
而這裡出産的大棗,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絲王大棗”。
有人疑問“金絲王大棗”究竟是一種什麼棗呢?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已經過世的老人:寶英傑。
是他培植了優質的大棗,不僅自己的果園種滿了優質大棗,還帶動鄉親們廣泛種植,成為脫貧緻富的帶頭人,這裡産的優質大棗采摘後果園可以賣到10元一斤,城裡零售商店賣到20元一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吃水不忘挖井人,最近上園鎮建設了“寶英傑金絲王大棗紀念館”,紀念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也展示了寶英傑在農業科研,果樹栽培,金絲王大棗研發上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和走過的艱辛與漫長道路。
寶英傑是蒙古族,屬于孛兒隻斤氏,系成吉思汗家族之姓氏,按輩分,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十三代孫。寶英傑小的時候家境不好,他讀完小學就回鄉務農了,由于他肯專研,熱愛農業生産技術,後來被安排做了林果技術員。
寶英傑當上林果技術員後更加忘我的工作,勤奮加樂趣,換來了豐碩成果,他所在的上園鎮馬代溝大隊蘋果園連年豐收,1984年寶英傑因貢獻突出,被遼甯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下圖就是寶英傑獎品自行車)。
這裡多說一句:當年對勞動模範特别重視,特定了獎品,其中有自行車和相機,而大部分基層勞動模範選擇了實用性強的自行車。現在這些獎品在收藏界是熱門,其中相機的收藏價值已經超過萬元。
到了1985年農村開展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但對于荒山和果園一些鄉親心裡沒底,不敢承包,寶英傑大膽帶頭,以7.5萬元承包了二嶺溝果園,開始大量的栽種蘋果,很快獲得了好收成,最高年産蘋果四十萬斤,他成了全村,乃至全鎮第一個萬元戶,緻富帶頭人,也當選了朝陽市人大代表。
但功成名就的寶英傑并沒有自滿,反而有一種危機感,他看得很長遠,他知道農業必須不斷的發展,不能單靠數量,要研發優質農産品,靠質量和口碑赢得市場,于是他開始研發各種水果,梨、山楂、杏、桃、李子等水果,他都投入很多精力心血,但都沒有成功。
到了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四枝優質大棗接穗,開始嘗試嫁接,他首先想到山棗,當地山棗樹遍及山坡和溝溝叉叉,抗凍耐寒,适應性極其強,非常容易成活。
寶英傑選用兩年野生山棗枝幹,進行嫁接實驗,結果大獲成功,結出的大棗皮薄、肉厚、核小,清脆易嚼、酸甜爽口,口感非常好。
寶英傑欣喜異常,多年的探索,苦守與等待,終于得到了回報。
這就是最有優質的大棗啊,拿去參加市、省的展銷會,都獲得了金獎(此棗還獲得2019年北京優質果品大賽銅獎)。
寶英傑把辛勤研制成功的大棗命名為“金絲王大棗”,接下來他開始了第二代的棗樹培植,研究種植管理、矮化處理等一系列科學方法和推廣。
他先在自家果園裡嫁接培植,慢慢達到了四萬多株,大棗上市後深受歡迎,供不應求,一下子打出了朝陽大棗、上園金絲王大棗的品牌。也讓鄉親們看到了脫貧緻富的希望。
富裕起來的寶英傑并沒有忘了鄉親們,他為鄉親們提供棗樹接穗十萬段,免費輔導萬餘人,捐助公益事業30多萬元,廣受好評和鄉親們的愛戴。在他的帶領和幫助下,馬代溝村已經有7000多畝棗園,每戶均增收5830元。
遺憾的是寶英傑在2007年因病去世了,在紀念館裡看到了他的老伴和子女,他們見證并親曆了寶英傑走過的道路,付出的心血,也可以欣慰今天的成就,這一家子都值得尊重。
寶英傑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無愧這塊土地,也讓鄉親們永遠記住了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