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語文修辭通常怎樣考

高考語文修辭通常怎樣考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0 21:00:01

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是每年新高考必考題型,主要在語言文字運用題型中考查。同時,掌握并在作文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可以使你的作文生動形象、氣勢充沛、引人矚目,提高作文分數。下面請山西牛建兵老師結合最新高考真題來為大家解讀!

“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考點精講

特約撰稿:牛建兵

高考語文修辭通常怎樣考(聚焦高考修辭考點)1

考點闡釋

“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是高考常考能力。“常見”指的是使用頻率高,學生較為熟悉。“常見修辭手法”有九種,即比喻、比拟、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複、設問和反問。對九種修辭手法的考查,重在“運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見的修辭手法一般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語意和語境的要求運用修辭手法進行表達。能夠分析和鑒賞作品中運用某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也與此考點密切相關。

高考中對這一考點的考查方式靈活多樣。近年常見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在語言運用題(如仿寫、擴寫、拟對聯等)中,根據需要運用修辭手法來表達,或結合文章内容辨析修辭手法,分析修辭手法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效果等。高考對修辭手法這一考點的考查,多與其他考點結合起來,反映出重能力、重運用、重表述、重綜合的總趨勢。

技法點撥

首先,解答“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類試題,要明确各種修辭手法的特征,将其與試題考查結合起來,找到它們的對應點。如仿寫,如果已有句式為比喻句,那麼在仿寫的時候,就要弄清楚本體是什麼,喻體是什麼,對比喻詞有什麼要求。這樣分析,既可以做到準确把握修辭手法,又能夠切合題目的解答要求,事半功倍。

其次,注意修辭手法之間的細微差别,才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修辭手法的功能。如果不注意修辭手法的差别,就會出現誤用。如排比和比喻,它們壓根就沒有聯系,但是往往會被人理解為,排比就是比喻的一種,這其實是錯誤的。又如排比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比喻,也可以不是,它們風馬牛不相及。再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拟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其中對拟人句的識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把物當作人來寫,是否賦予它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看看它有沒有人的喜怒哀樂。隻要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人的這些特征,那麼這個句子就是拟人句。

最後,修辭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博大的語言藝術寶庫。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單純關乎修辭手法本身,還牽涉語法、人性、思想乃至情感色彩等多個層面的概念。修辭手法運用得再恰當,如果出現病句,照樣徒勞無功。修辭手法是美化語言表達的一種技法,所以選擇喻體、所拟對象、誇張的形式等等,都必須考慮思想情感等因素,否則,造成修辭手法的格調不高,就會鬧出笑話來。

例1 (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20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失敗在航天領域的研發過程中是    的。栾恩傑從導彈研究的技術員到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經曆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大到火箭裡面的特殊裝置出現問題,小到一個插頭插錯了。這些失敗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多少個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苦卓絕,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間換了賽道。栾恩傑認為:失敗也是在給我們上課,當問題一一解決的時候,成功就在我們前面

解析:本題考查“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确設問的内容。畫橫線句子先對研究失敗的意味進行提問,并從辛苦白費,工作更艱苦,可能使中國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變賽道三方面進行回答,充分闡述了研究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設問的答句中,連用三個“意味着……”,句式整齊,很有節奏感,回答了“這些失敗意味着什麼”的同時,在影響的程度上,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闡述由此帶來的後果。

研究失敗的後果如此嚴重,可失敗卻是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事情,足以說明航天研發過程的艱難,而設問和排比都有突出、強調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出“突出航天研發過程的艱難”。同時,這些艱難困苦,無不烘托了航天工作者的堅韌頑強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綜合以上分析,組織作答。

答案:一問一答,從多個角度回答了研發失敗對栾恩傑和航天工作者産生的影響;三個“意味着……”句式整齊,節奏感強,且有遞進效果,加強語勢,突出航天研發過程的艱難,側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堅韌頑強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例2 (2022年全國甲卷第21題)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小夥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 ① 。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 ②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 ③ 

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産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隻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後。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嶽(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

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C.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踯躅不敢言。

解析:本題考查“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蟬”是借代,代指高官顯貴。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樂。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鄉。C.借代,用“蛾眉”代指楊貴妃。D.比喻,為否定喻,“人心”是本體,“木石”是喻體。

答案:D

例3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20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火樹銀花踏歌行,古風新韻頌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解析:本題考查“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中“剪紙燈謎”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名詞詞組,且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都是傳統節目,對仗非常工整。

“描繪城鄉風物”和“傳播時代精神”都是動賓結構。“描繪”對應“傳播”,都是動詞;名詞“城鄉”對應“時代”,名詞“風物”對應“精神”;“城鄉風物”“時代精神”都是偏正結構,詞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對仗非常工整。上下兩句結構相同,内容相關,構成一組對偶句。“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運用對偶(對仗)的形式,長短句結合,句式整齊中富有變化。

“剪紙燈謎”“秧歌花鼓”均選擇典型的節日活動,由點帶面,凝練集中地概括了我國傳統節日的節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紛多彩、花樣繁多的特點;“描繪城鄉風物”“傳播時代精神”形容傳統節日的價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齊勻稱,節奏感強,抑揚頓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傳誦。

答案構成特點:“剪紙燈謎”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名詞詞組,對仗工整;“描繪城鄉風物”和“傳播時代精神”都是動賓結構,其中“描繪”對應“傳播”,“城鄉風物”“時代精神”均為偏正式名詞詞組,對仗工整;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思相關,上下兩句構成一組對偶。

表達效果:①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②内容上,點面結合,凝練集中,概括性強,突出了我國傳統節日的内容和傳統節日的價值。

例4 下列對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項是 (  )

某些特殊的地域、狀态,也是鄉愁的催化器。比如,餘光中若非孤處海島,飽嘗海峽阻隔之苦,未必能寫出那愁腸百結、脍炙人口的《鄉愁》吧?而某些特殊的時段,比如黃昏,也是鄉愁的酵母,尤其對于獨在異鄉、對新環境充滿陌生與疏離感的過客。

“黃昏莫憑欄,憑欄欲斷腸。”為什麼斷腸?黃昏那熟悉而匆匆的氛圍,多麼輕易地就勾起我們對故土、家人的那份親切而沉郁的鄉愁呵!早年一個黃昏,我在青海德令哈城邊漫步,忽見身邊馳過一輛滿身泥污的卡車。眼光掠過尾牌時,我竟忘情歡呼,追着汽車一頓傻跑。直到聽不見的汽車絕塵而去,我才發覺自己竟濕了眼眶。隻因我邂逅的是一輛江蘇來的車!此時此地,這平素漠不關心的汽車車牌竟成了親切多情的鄉愁之載體!

兒子在巴黎定居,我去那兒長住。那地方可謂風情萬種、事事俱足,我卻不知為何漸而陷入某種迷離。直到有一天,我在塞納河的橋上,極目凝望着水上緩緩流淌的爛漫晚霞,心頭突地一下,竟跳出崔颢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鄉愁呵,莫非你是在呼喚我,不要忘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國和家?

A.比喻  排比  引用

B.比喻  對偶  借代

C.比喻  設問  引用

D.比喻  拟人  借代

解析:本題考查“正确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了解比喻、設問、引用、排比、拟人、借代、對偶等修辭手法的特點。“某些特殊的地域、狀态,也是鄉愁的催化器”“比如黃昏,也是鄉愁的酵母”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什麼斷腸?黃昏那熟悉而匆匆的氛圍,多麼輕易地就勾起我們對故土、家人的那份親切而沉郁的鄉愁呵!”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文中未運用排比、拟人、借代等修辭手法。故選C項。

答案:C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