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我國栽培有幾千年的曆史,在《齊民要術》中就詳細地對水稻種植作了說明,由此可見,我國人民是比較熟練掌握水稻種植的民族之一。
移栽後的水稻
水稻是水生植物,水稻正常生長發育和保持體内水分平衡離不開水。水可以調肥和調節氣溫,因此水對水稻生長發育直接起着促進和控制作用。
水稻雖然是水生植物,但稻田于長期處于淹水狀況下,使土壤處于還原性過強的狀态,這樣就會導緻大量有害物質逐漸沉積在土壤中不易揮發,從而造成對水稻的根系産生危害作用,輕則稻根活力減弱,重則造成黑根和爛根,甚至會造成赤枯病(即紅葉尖)、胡麻斑病和早衰(坐蔸),還會引起白葉枯病、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同時,會助長水中惡性雜草的滋生。
水稻分蘖期
為了保證水稻生長用水量适中适時,應對水稻的前期、中期、後期的灌溉進行科學管理:
前期:返青期寸水活棵,使初栽秧苗水分易平衡;分蘖期以淺水層為主,一般水層1.5厘米左右,促進葉、蘖和根的生長。但爛泥田,比較肥沃的田,在活棵後露田1~2天促根下紮,再薄水灌溉促分蘖。
曬田期
中期:開溝多次曬田,更新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生長,抑制無效分蘖,調整株形,促進莖杆粗壯以及增加體内糖分積累。曬田完成後,複水至抽穗,淺水勤灌為主。
後期:抽穗揚花期深水灌溉,可有效防止高、低溫危害,灌漿期以淺水與露田交替進行,直至成熟,成熟後應排幹田水,以利日後收割和脫粒返場。
抽穗揚花期
結語:應當指出,由于各地氣候、土質、地下水位和品種不同,灌溉方式也不一樣,加上田地地勢高低不平,所以各個田塊的灌溉用水量也不一樣,因此,萬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