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上第9課古詩三首教材解析

四上第9課古詩三首教材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16:56:11

《古詩三首》是三年級語文上冊部編教材第六單元第十七課。

本課由3首古詩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門山》、宋代蘇轼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和唐代劉禹錫的《望洞庭》,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寫景的古詩,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門山》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全詩在“望”字統領下展開,天門山的山形和長江的水色融為一體,壯麗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現。“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大意是: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劈開,一分為二。 “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大意是:東流而去的長江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其中“回”是“回旋,回轉”的意思,突出了山勢險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門山。詩歌後兩句的大意是: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帆,富有情趣。

四上第9課古詩三首教材解析(三上第十七課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洞庭教材解析)1

《飲湖上初晴後雨》寫于蘇轼任杭州通判期間,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不同風姿。前兩句詩寫景,大意是:晴天時,西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雨天時,西湖雲霧迷蒙,群山若隐若現。這兩句詩寫出了不同天氣下西湖的景色。“激滟”“空蒙”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晴方好”“雨亦奇”寫出了詩人對西湖不同美景的贊歎。後兩句與前兩句照應,用絕色美人比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緻,情味隽永。在作者的眼裡,西湖就像西施-一樣, 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韻獨特。“欲”是“如果”的意思。“總相宜”既寫出了西施不管怎麼打扮都是美的,也寫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勝收。

四上第9課古詩三首教材解析(三上第十七課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洞庭教材解析)2

《望洞庭》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寫,把色調和諧、淡雅無比的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詩歌從一個“望” 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山水翠”“青螺”是遙望所得,生動地勾畫出了洞庭湖水甯靜、祥和的朦胧美。前兩句詩的大意是: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風平浪靜,猶如面尚未打磨的鏡子。 後兩句詩的大意是: 遠遠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銀盤,盛放着像青螺-一樣的君山。

四上第9課古詩三首教材解析(三上第十七課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洞庭教材解析)3

課文插圖簡潔而富有意境,可作為學生理解詩句的參照。

(來自教師教學用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