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已看過的熱搜

已看過的熱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14:46:38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衆号槽值

小胖是誰?

“他”可能是你身邊的鄰居A、同事B、朋友C。

而這個昵稱,同樣屬于16歲就拿到公開賽冠軍、和馬龍決戰東京奧運會的樊振東。

劉國梁評價他:“當今男子最強的水平”。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1

馬龍更是力挺他:今天幸運的是我赢了,但我相信未來是他的。

少有人知道,這個能和馬龍對戰到決賽、屢敗屢戰的小胖子,過去是一位P卡選手。P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替補”。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2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在一些團體和集體項目中設置了P卡。按規定,P卡運動員的使用條件極為苛刻。

隻有在運動員意外受傷、無法繼續參賽的情況下,P卡隊員可以申請替補出賽。

在“P卡”運動員更換成正式的運動員卡後,被替補的運動員就不再具備進入奧運村的權利,也不能參加單打比賽。

所以在P卡的使用上,各隊都非常慎重。

許多P卡運動員,長久處在一種“等待”的狀态。

在鏡頭拍攝不到的角落,他們同樣一刻也不敢松懈。

1

東京奧運會團體賽,劉詩雯因傷退賽,王曼昱作為替補上場。

消息傳來,許多人遺憾又慶幸。

遺憾的是,劉詩雯的這次奧運之旅,有太多不完滿。

她已經30歲,三年後參加巴黎奧運會的機會是太過渺茫,這應該是她運動生涯中的最後一場奧運。

慶幸的是把乒乓球當命看的她,這次終于沒有繼續為難傷病的自己。

把時間倒回到九年前的倫敦奧運會。

李曉霞進入參賽陣容,奪得了女單金牌,又與丁甯、郭躍一起奪得女團金牌。

當年的中國女乒的替補選手,正是劉詩雯。

這一次做替補的經曆,給了劉詩雯很大的沖擊。

“比賽時自己隻能坐在觀衆席上,或者是在陪她們訓練時的小電視前看比賽。”

跟着去倫敦,從頭到尾陪練,從單打到團體。

但單打進不了主賽場,想要看比賽,要麼去觀衆席,要麼通過在訓練場的小電視,就連去運動員餐廳吃飯,也隻能自己買特定的飯票。

第一次如此憋屈地“旁觀”奧運會的劉詩雯,看到隊友奪冠高興又失落:我也付出這麼多,為什麼我不行呢?

沖擊奧運的渴望前所未有地強烈,她甚至想把P卡拍照當手機屏保或者打印出來放床頭,每天激勵自己要努力,為了以後也要有一張正式的卡。

直到2016年,她才如願以償。

“不能接受輸,你也不會赢”。

2

嚴格意義上來說,臨危受命出戰北京奧運、又一鳴驚人的鄧琳琳,算不上真正的“p卡”。

但她同樣,是比賽中的替補隊員。

剛進國家隊時,鄧琳琳隻有10歲出頭,是不被重視的二線儲備隊員。

什麼是二線?

就是從各省份裡選出上百名适齡的運動員送到北京參加考核,最終留下五分之一的人,保障北京奧運會的人才儲備,給一線帶來訓練壓力。

這些做保障的二線,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上場的機會。

最終能留下來,并非因為個子矮的鄧琳琳條件好,而是她足夠努力。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3

2008年北京奧運,鄧琳琳在比賽中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她耳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夢想就是參加自己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

“我記不清爸媽那次是不是來看過自己,我隻記得跟比賽有關的,隻記得我教練的話”。

别人學一遍就會的動作,她要做四五遍。

隊友10點半就下課了,她練到中午12點。

追在教練身後的“你讓我練吧”,也許是她對教練關注的唯一争取。

教練張霞才慢慢發現,鄧琳琳平時并不亮眼,但一到比賽,她就是同期選手裡最亮眼的那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因為隊友在預賽時做肢體轉體900度沒有成功,教練員臨時安排鄧琳琳上場參加比賽。

深呼吸,深呼吸,再次深呼吸。

短暫地平複心情後,16歲的鄧琳琳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所有動作,為中國拿下了一枚團體金牌。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4

2008年北京奧運,鄧琳琳在比賽中

2012年,她又作為中國體操隊隊長,在個人平衡木項目上拿下金牌。

當時,被稱為“平衡木公主”的她因為鼻子一直紅紅的,被解說員笑稱“愛哭的姑娘”。

但很快,她的身體就開始“撐不住了”。

困擾着許多女生的身高、體重、年齡,在女子體操運動員面前,更像是一座座阻擋冠軍的大山。

随着年齡增長,她心肺功能下降,之前訓練造成的傷病全部找了上來。

2013年退役後,鄧琳琳選擇了重返校園。

在一段人物專訪裡,校媒的學生采訪剛入學的鄧琳琳。

采訪結束後,她請鄧琳琳給校媒寫幾個字。

她思考好久後,寫下“北大的同學都要好好鍛煉身體”。

把十幾年的時光和精力奉獻給體操的鄧琳琳對大學生活并不适應。

不會借書、不會辦澡卡、不知道如何填滿答卷,她和普通年輕女孩的社會脫節太久,要拼命追趕才能完成學業。

讀書時,這位奧運冠軍一度陷入自卑:

本以為自己會帶着奧運冠軍的标簽被崇拜,但同學們都很有“平常心”,自己在學習上的天賦并不突出,一度需要學長學姐幫忙開小竈。

“死撐也要撐下去”是她唯一的想法。

而今年,她已碩士畢業。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5

3

比起臨危受命創造傳奇的鄧琳琳,王涵的故事,顯得更讓人意外。

東京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她,最早學的是體操。

當時練了5年體操的王涵在機緣巧合下被郭晶晶的恩師發掘,改練跳水。

但9歲的王涵比同齡人起步早已晚了好幾年:

張家齊11歲就成為了全國冠軍,伏明霞12歲就開始參加世界級大賽。

因為沒有從小練習,王涵的基本功算不上紮實。

入選國家隊僅一年後,就因總達不到教練的要求,從國家隊被退回到省隊。

經過一年多不分晝夜的訓練和技術矯正,王涵重新殺回國家隊。

但又一年之後,她再次被送回省隊。

崩潰的王涵找到當年帶自己“誤入歧途”的恩師李芳。

在李芳的建議下,王涵從跳台改練跳闆,過了2年,終于得到國家隊的征召。

三出四進國家隊的王涵,已經17歲。

此後的整整13年,王涵一直都是默默扮演替補的角色。

兩次以替補身份參加奧運會的她,每每總在場邊為隊友加油。

為了能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王涵蟄伏了太久。

賽後采訪時,王涵說:

“從我成為隊裡替補的那時候起,我就做好了最後可能帶着遺憾離開的準備。

但是後來隊裡讓我從事雙人項目,我在比賽中的勝率大大提升,終于有機會圓自己一個夢了。”

下一屆奧運,奧運“新”人王涵,仍舊滿懷期待。

盡管對于一名跳水運動員來說,30歲,早就稱得上是“老将”。

曾經的搭檔們,有的早已退役,有的成為教練。

王涵,還在為了下一次圓夢,堅守在跳闆上。

4

一個冠軍的嶄露頭角,背後需要多少人的付出?

也許答案,比我們認知中更颠覆。

競技體育的殘酷之處在于,人們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追尋着冠軍;

但聚光燈之外,有教練、陪練、後勤,還有替補、P卡,也有那些因為種種原因,無緣獎牌的運動員。

他們同樣為奧運努力着,等待着,卻甚至從未有機會出現在鏡頭前。

一部電視劇裡,記錄了前中國女子柔道隊陪練教練劉磊磊16年的陪練往事。

16年裡,他被摔過284萬次,陪練出了20多位世界冠軍。

但他從沒登上過領獎台,沒有屬于自己的獎牌,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

已看過的熱搜(欠他們的熱搜該還了)6

“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奧運會的領獎台,實在是太小、太窄。

但至少,我們能用自己的記憶和感動,為沒能站上領獎台的人加冕。

就像乒乓球女子團體比賽結束後,那句感動所有人的話:

“這個時候,我想,我們也不要忘記劉詩雯。

雖然在這一次的比賽當中,最後她沒有等到這枚金牌,但是她也付出了所有努力。”

—THE END—

本文轉自網易文創旗下公衆号“槽值”,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衆号:“槽值”微博@槽值。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