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23:15:39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1

圖說:《歡樂喜劇人》現場照 官方圖

這些天,中國喜劇節的大半壁江山正聚集北京,錄制《歡樂喜劇人》第五季,從春晚的正規軍到網紅野路子,笑聲面前人人平等。如今網絡發達,搞笑高手各顯神通,每個人随時随地都能捧着手機喜不自禁。不少正規軍都曾是野路子,野路子也能有朝一日成為正規軍。就像當年,從央視春晚上的“郝建”到《歡樂喜劇人》第一季總冠軍沈騰,隻隔了一頓桂林米粉的勇氣……

熒屏如何保鮮


五年前,也是一個冬天。沈騰也在北京,正在為第二次上春晚加班加點,試圖把家喻戶曉的“郝建”磨得更有趣。那會兒,年底是喜劇明星最忙碌的時候,從央視到各大衛視的春晚,是他們走進千家萬戶心裡的重要籌碼,畢竟除此之外,出現在熒幕上的機會少之又少。獨立制作人施嘉甯和沈騰電話了好幾次,告訴他自己想做一檔電視節目,用一個平台讓喜劇人走出冬季,歡笑在三百六十五天。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2

圖說:沈騰(中)在舞台上 官方圖

在電話裡憑空畫餅,多少讓沈騰還是猶豫不決。終于,沈騰答應在排練的午飯間歇,出來見施嘉甯一面,兩人就約在排練場旁邊的一間桂林米粉店。這一次,施嘉甯隻對埋頭吃粉的沈騰說了一句,“我希望通過這檔節目,讓觀衆了解更多的喜劇人,你不叫郝建,叫沈騰。”沈騰放下筷子,擡起頭,隔着米粉騰騰的熱氣,施嘉甯看到了沈騰眼裡泛起了光。時至今日,沈騰還依然懷念那頓米粉。和沈騰差不多,當初的賈玲也對春晚舞台之外的喜劇節目心存懷疑,施嘉甯用火鍋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中國的女喜劇人需要她站出來,如果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那就兩頓……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3

圖說:賈玲 官方圖

就這樣,施嘉甯在上海攢出了第一季《歡樂喜劇人》,成為中國喜劇類節目的标杆。随後,喜劇類節目開始風行熒幕,湖南衛視推出了《我們都愛笑》,浙江衛視做了《喜劇總動員》,北京衛視推出《跨界喜劇王》……觀衆們迎來了更多的歡聲笑語,也給更多的喜劇人看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積累終會用盡


不過,熒幕上的喜劇節目經過了五年的高速發展,難免有些後勁不足。《我們都愛笑》停播了,《喜劇總動員》也不複當年之勇,《跨界喜劇王》成也跨界敗也跨界——喜劇還是要專業的人來完成。即便是紅紅火火了4年的《歡樂喜劇人》,也一直在被問,“還會有下一季嗎?”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4

圖說:嶽雲鵬與沈騰搭檔 官方圖

“我再也不想演小品了。”沈騰在拿到第一季《歡樂喜劇人》的總冠軍之後說,“一次節目,幾乎把我幾十年的喜劇積累都用完了。”電視綜藝快節奏,平均一周就要創作出一個新作品,而春晚打磨一個作品,用的是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參加這些電視節目的喜劇人,在節目期間每天的睡眠隻有兩三個小時,通宵達旦是家常便飯。《歡樂喜劇人》曾經統計過,兩季節目創作了一百多個段子,這相當于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20年的創作總量。

“按照喜劇演員過去的生存狀态,一年中有一兩個作品足夠了,已經可以四處走穴演出沒問題。”施嘉甯說,而在面對業内高手間的較量時,他們總想努力證明自己,比如曾經有位喜劇人,在參加節目時整天都在想劇本,甚至睡不着覺導緻抑郁症複發。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5

圖說:《歡樂喜劇人》錄制照 官方圖

幾年下來,耳熟能詳的喜劇人千帆過盡,用完了積累;初出茅廬的新人沉澱不夠,積累還少。喜劇人荒,讓喜劇綜藝節目也陷入了窘境。另一面,“我們在不斷把觀衆的笑點提高,而每一次我們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才有可能超越這個自己創造的新高度,這越來越難。”施嘉甯說。确實,在觀衆笑點不斷提高的今天,喜劇節目是到了需要思考變化的時候了。

于是,在其他喜劇節目有些蕭條的時候,東方衛視的《歡樂喜劇人》還是率先做出了變化。在創作節奏上,這一季給了喜劇人更多的創作時間,由原來的一周延長至10天左右,讓創作更細緻。“我們電視人也應該更耐心一點,所以我們這次放慢了節奏,減少對喜劇人的消耗。”施嘉甯說。此外,今年《歡樂喜劇人》參加節目喜劇人才也更多元化。除了德雲社、遼甯民間藝術團、開心麻花這些正規軍之外,有來自國家話劇院的吳彼,也有來自抖音上搞笑紅人的“辣目洋子”,有為擅長綜藝搞笑的陳漢典,也有小鎮青年的心頭肉小沈龍……(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馬上評 人才難得


電視是一個窗口,透過這個窗口,觀衆不難看到中國喜劇的人才隊伍并不龐大,就算過去幾年喜劇節目興起,翻來覆去還總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施嘉甯因此感歎:“中國喜劇人是稀缺的。”

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排行榜(喜劇類節目緣何放慢節奏)6

圖說:發掘更多喜劇人才成關鍵 官方圖

的确,中國還沒有戲劇院校有一套系統專門培養喜劇人才,所有的都源自師父的口傳心授,自己的摸爬滾打。當然,有天賦的“野路子”也不少,但是這些民間高手如果沒有能在舞台上摸爬滾打十年以上,也很難憑借一時興起笑到最後。細數如今已經成名的喜劇人,哪個背後沒有十年以上的磨練。所以找到一個喜劇人培養的體系很重要。

另一面,從電視制作角度其實也可以開發一條培養喜劇人才之路,在韓國和美國,已經形成了這樣的體系,他們在一檔節目的背後,已經形成了喜劇人才的發展鍊。不過,那也是經過了很多年的耐心達成的,所以業界和觀衆,可能還需要再耐心一點。(吳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